不知道卞之琳的,也會唸「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可能有人不知道的是,這首〈斷章〉是詩人寫給戀人張充和的。張1948年嫁給傅漢思並移居美國,據說卞詩人癡情難拔,好多年後才擺脫情網。這是題外話先按下不說。
好幾年前,因為董橋先生的引薦,有幸替張先生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書有點偏門,但好書往往是這樣,不可能面面討好。那是一本張充和書寫,耶魯文學教授孫康宜編輯的題字選集。始料不及的是,這樣一本書法集,頗受讀者歡迎,書後來出了內地版,香港去年也重印了一次,董先生說因為張女士的字實在太好看,裏面又有那麼多好看的故事。
說那是張充和第一本書並不全對,愛書的人沒見過也會聽說過,天下有一本極美極美的書叫《桃花魚》(Peach Blossom Fish),Ian Boyden裝幀設計,一九九九年由美國Crab Quill Press印製的張充和詩詞集。書中詩詞張先生毛筆書寫,傅漢思英譯。
桃花魚不是魚,是一種與桃花相伴而生的水母。說是當年漢元帝遠嫁走昭君前,恩賜她返回故里巫峽秭歸縣香溪,昭君登上龍舟,琵琶曲別離哀怨,盛開的桃花繽紛飄落,昭君潸然淚下,淚水灑的桃花瓣飄入江中,變成了五顏六色的桃花魚。花時一過,桃花魚隨即了無蹤影,有人說這有如愛情。書中張先生詞曰:「描就春痕無著處,最憐泡影身家。試將飛蓋約殘花,輕綃都是淚,和霧落平沙。」
此書張先生曾惠贈董先生,羨煞旁人。三種不同封面總共只印一四○部,可遇不可求,直到去年我才輾轉覓得一部,編號第七十五,品相極佳,大喜若望。
讀者看到此,大概知道這短文想說什麼了,話說張先生整本《桃花魚》真蹟,連同二百多件張充和遺物,昨天出現在杭州西泠印社的《張充和與崑曲》的紀念展拍賣會上。紀念展呈獻張充和晚年從未公開的、最後的珍藏,涵括難得一見的崑曲文獻、詩文手稿,的確可以說是對「最後的閨秀」張充和一生交遊、研究、藝術生涯的回顧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