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你可能見過她,灣仔行人天橋、沙田港鐵站出口。一星期七日,朝九晚六,風雨不改。由大坑東的公屋出發,一個人、兩個袋、水、乾糧,還有隨身的二、三十本書,統統放在兩個轆的輪椅戰車上。「喺街直接賣,唔使畀書局上架費,有乜唔好?」單挑連鎖店霸權,在書本無人買的新資訊時代,自資出版實體自傳,堅持以最原始直銷方式,在全港不同地點「走鬼」賣書。64歲的輪椅戰士蘇金妹,身體力行,留下最後傳奇。
記者:呂麗嬋
「辛苦唔緊要,最驚係啲書太重,搞到架老爺車(輪椅)行唔郁。」獨居的金妹大清早隻身到九龍塘賣書,藍色連身裙,襯同色蝴蝶耳環一絲不苟。「試過文化中心有人開畫展,我搬咗一叠去足3日;又試過去花展,俾人當無牌小販,搞到報警。」一條天橋,別人賣手提電風扇、老翻耳筒,她賣書,快閃走鬼全港去,賣封面影着自己嘜頭的自傳!
借錢出書 印第二版
「問人借廿萬出書,希望本書鼓勵到人,收入捐畀可愛忠實之家,冇佢哋就冇我。」她是2011年「香港人道年獎」得主,也是第一代傷殘運動員,於70年代已代表香港到新西蘭出戰英聯邦運動會輪椅障礙賽。
「困難係好多,有錢人叫人做就得,我冇錢冇人又唔識字,但呢啲問題都唔係冇辦法解決。」連印刷費都要問人借的金妹,為達心願四出奔走。「我勝在乜都夠膽死,上facebook見到有個人影海豚影得好靚,自己唔識寫,就叫人幫我上網寫幾行字代聯絡。」那張封面照,是環保生態協會總幹事脫志詠的作品。
「我打畀佢,話我冇錢但想出書,問佢免費幫我影相得唔得?佢話只識影海豚喎,我話你就當我海豚咁影就得。」結果,兩個素未謀面的人,相約在中環。「我成日話,全世界,係得呢本書咁騎呢。」她笑到腰果眼。找人筆錄口述生平,由親朋名人寫對她的感想,再由她口述「回應」,中間甚至夾雜她久病成醫的養生菜譜,內容有點「立雜」,想到就做。第一次出書,見上架費佔書價一半,她索性在街直銷。
「出書都係希望做善事,與其放喺書局畀上架費,不如自己周街賣。」人人說她儍,她一意孤行。第一版印了2,000本,數月之間,獨力賣出逾1,400本!「連鎖書店都唔夠我賣得多。」第二版3,000本已付印,堪稱出版界X檔案。「我坐住地鐵都戙高本書,放一叠喺膝頭。
千辛萬苦都要出書,為了甚麼?「我都六十幾歲,身體越嚟越差,上年整咗個造口,出呢本書,係我呢刻最想做嘅事」。留下人生紀錄,在金妹眼中,便不枉此生。仍然獨身,與兄弟姐妹再無聯絡,金妹脾氣硬,寧獨來獨往,早為身後事打點妥當。「我死咗,遺體就捐畀港大做大體老師,留嚟冇用。」這本《活出生命的美好》,由構思到出版,歷時兩年,她說是送給自己及香港的禮物。
「2013年,香港好多人跳樓,每星期都有自殺新聞,我睇住電視,好感觸,猛問生活富裕咗,香港點解咁多人生活得咁唔開心。」不幸的人生,令她對其他人的不幸,特別敏感。15歲那年失足遇意外致下肢癱瘓,最終活下來,金妹謂,自覺有責任將自己的人生寫下,鼓舞其他人。「那是1967年,我永遠唔會忘記。」出身貧苦,爸爸是漁民,1967年的香港正值政治動盪,她卻像身處平行時空。
病房成長 致力助人
「一家人住喺船屋,岸上嘅腥風血雨,像與我們無關。」尋常的午後,蘇爸爸沒出海,平常要幫忙打魚的金妹,偷得浮生,與弟弟捉迷藏,卻不幸失足跌下碼頭。「最初以為冇嘢,幾天之後,再企唔到起身。」70年代醫療水平仍然落後,被送進醫院,接受手術,自此與輪椅為伍。她在書中這樣寫:「因為六七暴動的戒嚴,爸媽少了來醫院探望我,初時每隔兩至三日,逐漸八至十日爸爸才來一次。」水上人重男輕女,時年15歲的金妹,長得標致又活潑好動,以醫院為家,沒多久,已成為病房的「小公主」,而她也漸漸學會自得其樂。幫忙為病房姑娘分牌板,與病友下棋談天,小小病房,看盡悲歡離合。「呢一分鐘仍然嘻嘻哈哈,下一分鐘就走咗……」
往後,輾轉住進不同醫院,獲介紹到可愛忠實之家做義工、接受訓練成為傷殘運動員,出外比賽。這些年,遇上改變她人生的伯樂,也遇過排斥她的人,有得有失,最重要是學懂自力更生、自愛愛人。「後生時,無論幾辛苦都好,我心裏總有一個願望,就係要像普通人一樣繳稅。」先後在電子廠和電鍍廠工作,1989年,她得償所願。由代表香港出外比賽,到如願交稅;由做全職義工探訪病人,到一意孤行,要用自己的方式出書賣書,這個昔日的公主,不再年輕,強悍依然:「我性格太硬,一定有人唔鍾意我,但點解要全世界都鍾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