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叻講古仔 - 畢明

鬥叻講古仔 - 畢明

不要課題,要故事。Tell me a story。
不要道理,要共鳴、要領悟。
世上最懂賺取眼球和耳朵的人,由蘇格拉底、柏拉圖、伊索、尼采、孔孟、契訶夫以至地上最強故事書:聖經,都不和你講大道理,他們都在說故事。
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他叫他到麥田走走,一直走,不許回頭,找一株風華最茂的麥穗回來,但祇能取飲一瓢,不准多。良久,他空手而回。老師問「為什麼?」答說,他一邊走,不久便看見了非常美麗的麥穗,但由於祇能選一株,他怕前面還有更美的,便放棄了;繼續找繼續向前,但前面沒有更美的、又不能回頭,最後兩手空空了。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愛情」。
柏拉圖再問老師「什麼是婚姻?」,他叫他到森林走走,一直走,不許回頭,砍下一枚最壯碩的樹幹帶回來,但祇能選一枚,不准多。不久,他帶着一枚樹幹回來,蘇格拉底問「這是最壯美最豐碩的嗎?」答說:「不」,那你為什麼選了它?原來他走到樹林,不久便看見不錯的壯樹,受了之前的教訓,不想三心兩意一無所得,便拿了這一枚回來。老師說:「這便是婚姻」。
之後還有「什麼是快樂」、「什麼是人生」的答問,柏拉圖的任務和條件,改為摘花,改成可以回頭再選。從摘花,花最後枯萎;從可以回頭,結果他去了三天沒有回來,每一次的功課:麥、樹、花,都讓他明白了:人生。沒有回來,原來他一直待在花的旁邊,享受活在當下的美麗,不強找、不採摘,等第二朵花開,是人生。
很多年前朋友傳來,也沒考究是否真是蘇柏的故事,已把它記在心上,道理在心中。世上最懂賺取眼球和耳朵的人,最終會成功賺取你的腦袋和心靈。
輕易說任何一個媒介,任何一種溝通形式會滅絕、會死亡的人,大概忽略了任何媒介,歸根究柢是為了溝通,可以用文字、圖像、影片,能說好故事者勝。數年前開始,有人說電視必死,我笑了。進化不了的單位會被淘汰,但用文字配合影像說故事不會死。英美電視工業的收視率和盈利,近年是前所未有的高,更多玩家,更多內容提供者,他們不是做電視節目,不是做內容,最出色的,是成功說了很多故事的說書人。Netflix、Hulu等新玩家,自製原創節目,都是精彩故事,真實的、創作的、新聞性的、娛樂性的,不一定在電視看,但在製作電視節目;而網路作為媒體,充斥無數文字、圖片、影像,沒有誰比誰優勝,不一定影像比圖片強,有時文字可以精彩過影片,因為想像。說穿了,是誰用什麼說故事最能感染、感悟最強。
如何去訪問一個不能說話的人?就算這人是拳王。《60分鐘時事雜誌》教父Don Hewitt叫他的王牌主播去訪問拳王阿里,患了柏金遜症嚴重得連說話都不能,Hewitt卻看見:故事。「如果他能說話,就沒故事喇,蠢!」那是一個經典的訪問,像很多《60分鐘時事雜誌》的訪問一樣。Hewitt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之暢銷名著就叫:《Tell me a Story》。做廣告、做時裝, 最重要是創意說得動聽,但最厲害的人賣出去的從來不是產品,是品牌故事。用個性、態度、價值觀、美學勾畫出的故事。
前不久在網上熱傳的一篇文章說“Storytelling Will Be the Biggest Business Skill of the Next 5 Years”,每一個人在面書、在履歷表、在情場在職場,都在說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故事,越精彩越成功,可以創業興家。一個蒼白的、穿和服的鬼婆,在網路說她音樂事業的掙扎故事,如何被唱片公司掣肘剝削,如今逃出生天,劫後餘生還有夢兼等錢追理想,就欠50萬,為了獨立音樂,為了人生應該有夢,她在30天竟籌得120萬,她叫Amanda Palmer,從零到有,一時成了紅人。
Emily,24歲,肉體健康,積極追求死亡,爭取合法提早送你歸西在比利時。她每天起床都不快樂。葡萄牙及美國科羅拉多州,毒品政策由大肆打擊,改為合法化,規管而非杜絕,譬如大麻,有人慢慢把它商品化,大規模經營「大麻業的Starbucks」,結果毒品相關罪案少了、年輕人吸毒數字下降了。都是我最近在《Economist》的Global Compass新環節看到的故事。這個老品牌在進化,新一擊《The Economist Films - where image is the final word》,有很多別處看不到的故事,別處找不到的領悟。現今資訊很cheap、意見濫又爛,正所謂意見像屁眼,人人都有,看誰放的屁大聲點而已。
美國海軍名將Bill Bullard說 “Opinion is really the lowest form of human knowledge. It requires no accountability, no understanding. The highest form of knowledge… is empathy, for it requires us to suspend our egos and live in another's world. It requires profound purpose larger than the self kind of understanding.”
這世代,不是關於資訊,一街都係,不是關於廣播,人人都有平台,是關於故事。說故事之前,要找故事,然後鬥叻講古仔,從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