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禍,不是意外 - 高慧然

是人禍,不是意外 - 高慧然

朋友的舊同事小本創業搞出版,我好奇詢問如何解決書籍存放的問題。在香港做出版,其中一項最大的成本支出是貨倉,以每出版一本書印數2000本計,同一時間出版30本書,便要有地方擺放60000本書。書籍若暢銷,派往各大書店後很快被搶購一空,當然不會長時間囤積貨倉。可是,遇到滯銷書,一直堆放貨倉,就會令出版商支出成本大增。所以到了最後,賣得不好的書只能被切碎。
一間小本創業的出版社,用甚麼方法解決大量書籍的存放問題呢?
答案就是迷你倉。
原來迷你倉非常便宜,而一格小小的迷你倉,正好可以用來擺放2000本書。
迷你倉大行其道,始於2009年,當時的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活化工廈」的設想,以「釋放過千幢舊工業大廈的潛力」。其後政府修改法例,允許工廈把大單位改裝成細小的存貨空間。
香港地,空間是最大奢侈品,據悉全港有82萬戶人家沒有儲物空間,迷你倉應運而生乃大勢所趨,不但解決家居儲物問題,也為商家節省庫存成本,本來不是壞事,卻奇詭地缺乏監管。2010年3月,規劃署向城規會申請將「迷你倉」列作「非污染工業用途」,獲城規會通過。從此,在工廈內經營「迷你倉」不再需向城規會申請改變規劃用途。
無監管的迷你倉密佈全港,為前線消防員設下死亡陷阱。九龍灣迷你倉大火,不是意外,而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