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什麼 - 邁克

寫什麼 - 邁克

謝天謝地,專欄作者不像政客,現兜兜有水不抽,會被全世界笑白痴,挨身挨勢的姿態再肉酸,都有種燈蛾撲火的壯烈,不管人家愁雲慘淡悲劇仍然在進行中,也認為有義務跑到現場表演毫無實際作用的親切慰問。但是當全香港為殉職消防員點起蠟燭,一介稿匠背道而馳繼續嬉皮笑臉總不妥當吧,就算寬大的讀者懶理你鐵石心腸,自己那一關是過不了的,所謂職業道德,並不是向任何人匯報,而是對餵飯的手起碼的尊重。這方面,當然每個人有不同準則,甲的五十步和乙的一百步相差可能數以倍計,誰也沒資格站在高地指手劃腳。
換個角度講,既然身在歐洲,卸膊似乎大條道理,轉攻貼地題材譬如大不列顛留歐脫歐,縱使拾人牙慧分析經濟利弊遠在能力範圍以外,捉着新創字彙Brexit和Bremain大讚英文狡兔式的跳脫,也不失大方體面,可惜能夠起承不一定有本事轉合,與其暴露中氣不足的短處,等下一代牛津字典正式收編它們的時候再趁熱鬧不遲。退而求其次,還有歐國盃這個令海外球迷放棄睡眠的話題可供發揮,但迄今我只忠實看過第一場比賽,為意外冒起的法蘭西救國英雄Payet歡呼過後,只對瑞士隊球衣接二連三被撕爛的謎團感興趣,貿貿然打秋豐恐怕人神共憤。張愛玲說,「文人討論今後的寫作路徑,在我看來是不可想像的自由──彷彿有充份的選擇的餘地似的」,意思是寫什麼早有定數,「文苑是廣大的,遊客買了票進去,在九曲橋上拍了照,再一窩蜂去參觀動物園,說走就走,的確可羨慕。但我認為文人該是園裏的一棵樹,天生在那裏的」,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