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起跑線的劍橋生(下) - 馮睎乾

輸在起跑線的劍橋生(下) - 馮睎乾

拉馬努金寫信給哈代,抄下很多自創的公式,哈代讀後,即斷言那些方程是真的,「因為如果不是真的,沒有誰夠想像力可以虛構出來」。於是哈代不惜賭上名聲,將這位印度廢青送到劍橋。電影《數造傳奇》正以兩人故事為骨幹,拍出男人的浪漫。導演說,有老闆要添加拉馬努金和護士的愛情線才投資,他不肯妥協,結果十年才拍得成。符合史實的愛情線很難拍,因為「拉馬努金的初戀是無窮級數」(見Robert Kanigel著的拉馬努金傳)。
名數學家多有師承,如伯努利父子、歐拉、拉格朗日、傅立葉,一脈相承,但拉馬努金沒有老師,只靠直覺,且堅信靈感源自女神,是她在夢中顯現,把方程寫在他舌頭上。何謂直覺?大家不妨試試。傳記講他十四歲時,同學問:X開方加Y等於7,Y開方加X等於11,求X和Y。拉馬努金半分鐘就解了。我讀到這段,也嘗試瞎猜,果然不消一分鐘就「看」出答案。
拉馬努金在病榻時,曾描述夢見的神秘函數,當時無人能解,過了近百年,才終於被數學家證實描述無誤。怎麼解釋呢?拉馬努金母親很虔誠,終日把女神掛在口邊,據說還能通靈,拉馬努金從小耳濡目染,很難不信以為真。但撇開女神不談,夢中思考根本是常事。《呂氏春秋》記孔子、墨子日間專精讀書,每有疑難,晚上就夢見文王、周公來解惑,因為「精而熟之,鬼將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新唐書》記王勃作文,「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著作等身的哲學家Vittorio Hoesle解釋自己高效率的原因:同事整天都在研究,除了睡眠時,而他則整天都在研究,「尤其是睡眠時」。數學家約翰馮紐曼的工作習慣,是凌晨兩三點起床,寫下夢見的思考成果。拉馬努金的思考模式,其實跟他們無異──幸好他本人不明白,否則神話幻滅,也許就江郎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