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小學雞的小特權 - 蘇菲

飛常Playgroup:
小學雞的小特權 - 蘇菲

馬鞍山循道衞理小學的「特權卡」,用意本來很好,問題只在「特權」兩個字之上。用獎賞來鼓勵學生的好行為,的確總比一味的罰、罰、罰更為有效;而用一些特別的經驗(例如自選座位、延長小息),又比起用物質來獎賞更正面。因此,很多學校都有類似制度,就是學生在努力改善學業、操行之後,能獲發一些獎賞卡,可以換一些獎勵,只是其他學校把獎賞卡叫「好孩子卡」、「好行為卡」,而不會叫它做「特權卡」。
問題就出在這裏:為甚麼該校不將這卡簡單直接稱為「好孩子卡」,卻要改名叫「特權卡」?英文還要叫「Privilege」?是負責改名的人真的認為不用排隊是特權、能坐校長的座駕是Privilege?校長解釋︰「負責教師把特權解讀為特別的權利,而非一般理解只有少數人才享有的專屬權利。」這就更離奇,「特權」一向有其公認的意義,淡化特權背後的負面意思,僅僅解釋為「特別的權利」,不用一般理解卻去取非一般的理解,也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至於獎賞,相信小學生最喜歡的必定是「延長小息五分鐘」、「自選座位」,能坐在好朋友旁邊一定比「與校長共晉午餐」更為吸引。然而,「免排隊」一項就不敢苟同了。「免排隊」實質就是插隊,一個學生就算成績第一、操行一流,也不應插隊,更不能獎勵他插隊,他還是需要乖乖地排在那位學業差操行差的同學後面。先到先排,是社會共同接納的行為標準,還是毋須讓小學生體會插隊的甜頭吧!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蘇菲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