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際戲份勢大減 中俄或趁機施壓 令裂痕更深

歐盟國際戲份勢大減 
中俄或趁機施壓 令裂痕更深

【英國脫歐】
英國求去,令歐盟「28變27」,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昨矢言「堅決維持27國團結」,但英國脫歐無疑是二戰後歐洲一體化進程一次重大打擊,歐盟即使不致於崩潰,但亦肯定要做重大改變,或降級成較鬆散聯盟,在國際舞台上的戲份勢大減。

對於英國公投的結果,歐洲多國表示震驚。德國和法國外長均形容是「歐洲和英國悲傷的一天」,後者更說歐洲必須設法「贏回民眾的信任」。比利時首相亦說是對歐盟的「大打擊」。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昨天跟德國總理默克爾商討如何避免歐洲出現「疑歐連鎖反應」。

長遠或變「較鬆散」聯盟

這並非歐盟首次「縮水」──阿爾及利亞脫離法獨立後、格陵蘭自丹麥取得自治權後,分別在1962和1985年退出歐盟前身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而原為法屬瓜德羅普一部份的加勒比海聖巴泰勒米,亦於獲局部自治後在2012年離開歐盟──但這些「小角色」無法跟英國相提並論:英國是歐盟內第二大經濟體、是歐盟預算的第三大供款國,亦是兩大軍事力量之一;英國一走,今後歐盟只餘法國擁核,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亦只剩法國。
失去英國,對歐盟影響至大。但如英國劍橋大學講師、《歐盟公民指南》作者比克頓指,英國脫歐對歐盟構成「非常嚴重的打擊」,卻不至於致命,因歐盟是歐洲政治核心角色,不會「突然消失」,但長遠或會蛻變成「較鬆散」聯盟。
就算是英國公投前,歐洲多國已有聲浪要效法;現在英國真的決定脫歐,更會有骨牌效應;除預料會有更多聲音支持「雙速歐洲」──即各成員國可以自選遵守哪些規定,不強制成員國使用歐元亦會是重要的一步。歐盟距離近年追求的「更緊密聯盟」以至聯邦制夢想將更遠。
現亦碰正歐盟深受難民危機和恐襲陰霾困擾,時機無可再差,對歐盟的影響力和地位會是災難性打擊。分析認為「美國、中國、印度等大國心目中的歐盟地緣政治實力變弱」,因烏克蘭衝突跟歐盟擘面的俄羅斯更有可能趁機落井下石。
歐洲政策中心研究主任埃馬努伊利德斯指:「歐盟力量將會慢慢地但穩定地下滑……中國和俄羅斯可能趁機會施加壓力,令裂痕更深。」布魯塞爾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的佩爾圖索亦指歐盟在拉美和東南亞將失影響力。
法新社/路透社

歐盟歷史


1952年
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成立,宿敵西德和法國和解,「歐洲聯邦」構思浮現

1958年
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成立,比利時、法國、西德、意大利、盧森堡、荷蘭6國共組關稅聯盟

1973年
歐共體首次擴張,吸納英國、愛爾蘭和丹麥3國

1979年
由直選產生的歐洲議會成立

1985年
《神根公約》簽訂,為歐共體內撤銷邊境管制奠下法理基礎

1993年
《馬城條約》實施,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

2002年
歐元面世,取代歐盟12個成員國貨幣

2004年
歐盟最大規模擴張,一次吸納塞爾維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等10國

2009年
《里斯本條約》實施,歐洲理事會設常任主席,為歐盟對外首席代表

2016年
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

資料來源:歐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