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鐵娘子」的英國已故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曾說:「在我有生之年,我們所有問題都來自歐洲大陸,所有解決方法都出自世界上的英語國家。」
其實,無論是鐵娘子生前或死後,英語國家一直扮演貢獻者角色,當中以英國及美國為表表者。在美國主導下的世界較和平穩定,以「軟實力」稱冠全球的英國不斷向外輸出優秀文化及名牌。何以英語國家軟硬實力皆勝人一疇?若以「香江第一才子」陶傑的解釋,就是英語的邏輯性較高,其運用者因此更具理性思考能力,故英語國家執政者更具管治能力。
反觀歐洲大陸,雖與英美同處於自由民主世界中,但法國及意大利懶散及不愛工作,東歐貧窮落後,以及希臘賴債發窮惡。至於歐洲領導者德國,日耳曼民族雖勤奮工作,但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能力每況愈下,導致難民問題持續困擾德國乃至歐洲其他地區。回溯近代史,德國屢次扮演世界問題輸出者角色。例如,其於1939年啟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萬惡的共產主義亦源自德國。
歐洲已風燭殘年,若英國退出歐盟,面對俄羅斯氣燄逼人,歐洲前景料暗淡,更遑論歐洲聯邦統一。英國今日公佈脫歐公投結果,對英國而言,脫歐終歸是弊大於利,英國人精於計算,故脫歐難以成事。
英鎊滙價日前創公投日期決定日以來最高,公投結果公佈後,英鎊恐「反高潮」,慎防慎防。
雲斯頓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