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上周於杭州跟投資者見面,就淘寶上充斥假貨又有新見解,指「現在假貨的主要問題,是很多假貨品質及服務比真的產品還要好,還要是價錢更平」。其邏輯之「獨特」,堪稱「繞樑三日」。忽發奇想,若將邏輯放在其他事件上作回應,效果會否更佳?
如上周港交所(388)被削部份審批權,連行政總裁也要「被離開」上市委員會,要「坐高一格」,行政總裁李小加若被問感受,可以考慮這樣回應,指「現在上市公司的主要問題,是很多問題公司品質及服務比無問題公司還要好,還要是股價更便宜」。借力打力,誓要無問題公司同樣無地自容。
A股再三未能成功納入MSCI指數,證監其實亦可使用「馬雲邏輯」回應,指「現在MSCI指數的主要問題,是很多沒有納入地區公司品質及服務比納入地區公司還要好,還要是資金出入更便利」。含蓄又不失霸氣。
又如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公開被失蹤真相,建制派其實可以這樣回應護主,指「現在失蹤的主要問題,是在內地生活及做事比在香港還要好,還要是生活指數更低」。四両撥千斤,從生活指數出發,泛民也不能駁回。
馬雲最新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強調阿里對冒牌貨及奪取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零容忍,集團更是當今世界打假戰線領導者。應該視該文是補鑊?還是屈服?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