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去是留,這次公投反映了「日不落帝國」已成過去後,英國對於在現代世界如何定位,有很重的身份危機,就算留歐,英國還是會跟歐盟若即若離。
擺脫歐洲可再偉大
劍橋大學史家圖姆斯(Robert Tombs,圖)表示,脫歐公投的拉票重點不是歐洲,而是英格蘭身份認同,英國對二次大戰的集體記憶,不像歐陸大部份國家那麼慘重,所以對歐盟團結歐洲的和平大業,英國人多不受落,而是當歐盟純粹是經濟商業聯盟,沒有甜頭就想一走了之。首相卡梅倫的留歐說辭,也是實利為上,多次說留歐會令英國更富裕和更安全。
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元危機令不少英國人認為留歐會被拖累,對湧英的歐盟移民爭飯碗資源更為不滿,對於英國受制於歐盟法規的怨言,更提升至認為是衝擊英國人生活模式和自決權利。這種心態令脫歐派不惜被歐陸孤立,拉夫伯勒大學講師斯基認為:「辯論很大程度是基於無法面對英國再也不是帝國的事實……老一輩人認為,如果可擺脫那些該死的歐洲人,我們就會再次偉大。」
這次公投辯論另一特點,是留歐和脫歐陣營都屢提二次大戰史。卡梅倫公投前夕就說:「(戰時首相)邱吉爾不會放棄歐洲民主。」脫歐派主將、倫敦前市長約翰遜,則曾將歐洲一體化跟拿破崙和納粹希魔的統一歐洲野心相提並論。戰爭史家畢曉普認為,二戰是英國全國人民最後一次有共同的身份認同,當英國人對身份認同和英國在世界定位有困惑,就會重提二戰,像「歷史安樂毯」那樣慰藉自己。
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