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用專營權方式批出600個「免牌價」優質的士,惹來的士業界強烈不滿。翻查運輸署資料,截至5月持有最多市區的士牌的牌主,手上有581個牌照,以最近成交價570萬計,即是該牌主持貨金額高達33億元,一個人就佔牌照數4%。
的士牌長期貨源歸邊,又無新供應,牌價自然被炒上。政府突然宣佈增加600個牌,佔持牌量4%,就像一隻每年有增長的股票突然宣佈批股一樣,牌價當然會跌。業會話要求有優先權認購該批「新股」,即是批股俾莊家搭棚,結果又是炒牌。
的士業界就像受保護動物一樣,一有競爭便反對,Uber唔玩得,的士牌唔加得,有供牌的司機哭訴政府令他們變負資產,但司機供車是否真的可行呢?有的士車行推出的士買賣套戲,首期55萬元,月供2萬元,但的士一個月租金收入才26,400元,加上業界聲稱司機平均月入18,000元,能否過到壓力測試成疑;世界上無免費午餐,的士牌並不是iBond保證有錢賺,這些司機就像新地(016)借盡120%樓按買樓的準買家一樣,不自量力地入市,遇到跌市便血本無歸。其實司機供的士牌想自己做老闆,但又被制度鎖死,倒不如買架私家車做Uber司機。
斯郎
https://www.facebook.com/oneroadonebelt/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