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基開記者會大爆「被消失的真相」,轟動全城。對林榮基的抹黑和詆毀,陸續有來,而肩負人格謀殺任務的,並非傳統左報,而是貌似中立的非左派媒體,效果會否好些?一點都沒有。這個媒體扮演姓黨的角色,早已不是第一次,有相當日子,但手法越來越低莊,公信力越做越插水。
銅鑼灣書店事件爆發,這份建制媒體飛身撲上,做李波專訪有之,發相發稿發親筆信有之。林榮基記者會後,這張報紙與大陸公安密切配合,轉發林榮基的親筆認罪書,以及要求在大陸定居工作的親筆申請書,指因與妻兒家人不和,在香港居住有困難,請求公安幫助尋找臨時居所和工作。報道還訪問寧波公安,以權威口吻談論案情,但因為劇本太爛,搞笑指數甚高,效果只能用滑稽來形容。
為抵銷林榮基記者會的影響,這份建制媒體,其後又以極高速的效率,訪問了銅鑼灣書店的另外兩名成員呂波、張志平,借他們的口來否定林榮基的說法。戲肉來到林榮基在大陸的女友,向建制媒體哭訴感情受騙,受林榮基指使在大陸郵寄禁書。在編定的劇本層面,這個次序,也順理成章,毫不意外。
建制媒體拿到的不是獨家新聞,而是官方「餵料」。當年資深傳媒人程翔被指洩密遭到拘禁,同一媒體集團已獨家披露程翔在大陸包二奶,以此抹黑程翔。今次只是故技重施而已。
林榮基的記者會是公開的,現場有幾十位本地和外國記者,開場白之後無限制地公開任問個多小時。另一邊廂的所謂「訪問」,都是閉門進行,問和答都看得出按照劇本進行的痕迹。李波聲稱已在香港得到自由,請不要以臉書、親筆信反駁,也不要邊走邊回應記者的提問。不如效法林榮基,在建制政黨協助下,也在立法會召開中外記者會,看看效果如何?
訪問的形式固然重要,訪問的地點更關鍵。無論是呂波、張志平,還是那位姓胡的女士,訪問的地點都在大陸而不是香港,不是公開透明。前後左右有沒有導演在監視?有沒有編劇「飛紙仔」?誰的描述更接近真實?誰的說法更可信?一目了然。
林榮基道出了李波的苦衷:李波在大陸仍有親人,仍有顧忌。另一位銅鑼灣書店的前職員曾叫李波公開披露事情真相,但李波拒絕,多次回應:「我妻子怎麼辦?兒子怎麼辦?」並有人對李波說:「如果反抗,將一世活在恐怖中。」但可憐的是,李波選擇不反抗、不說真話了,難道他真的可免於恐懼,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嗎?
林榮基說:「我失去咗自由,將來都會發生喺各位身上,如果我作為五個人裏面負擔最少嘅都唔出聲,香港就冇得救……」請記住林榮基這話:「我希望香港人向強權說不!」
吳志森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