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A Channel】男人都有產後抑鬱?(下)

【POPA Channel】男人都有產後抑鬱?(下)

BB出生後,父母開心過後有時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專家指這樣其實是正常的,幾星期後就應該會復原,但如果不幸患上產後抑鬱,這種感覺可能會持續下去,越見加劇,影響日常生活,嚴重的甚至會生出自殺,或傷害小朋友的念頭,真是不容忽視。但為何爸爸患上產後抑鬱往往難以察覺?

首先,當然是大眾未必知道爸爸都有機會患上產後抑鬱,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症狀跟典型的抑鬱很不同。

美國心理治療師Dr. Will Courtenay指出,產後抑鬱的症狀包括失眠、食欲不振、對事物失去興趣等等,但一直以來,男人都被塑造成剛強不屈的形象,於是當他們感到焦慮、空虛,反而會不知所措,傾向收收埋埋或以逃避來應對,他們會變得容易動怒,經常發脾氣,傾向進行高危刺激的活動,例如開快車,或者借酒消愁、沉迷賭博,但種種行為非但無助於排解情緒,更有機會令爸爸因而內疚,令情況更壞,有爸爸亦會變得不願意逗留家中,選擇寄情工作,這樣有機會影響到夫妻感情,他們跟子女亦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在家中更覺抽離,形成惡性循環。

相比之下,女性於情緒受困時,多數會表現得愁眉苦臉,令他人更易察覺,而且媽媽們總有一兩個「媽媽群組」,可以分享一下湊仔經,亦有助排解情緒,他們會有陪月、會去母嬰健康院,加上大眾對女性產後抑鬱有更多認知,令他們比較容易得到社會上的支援,反而爸爸就成為了小眾,會願意尋求協助的就更少。但是任由抑鬱症落地生根,辛苦的豈止爸爸。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Dr. James F. Paulson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發現患有產後抑鬱的爸爸媽媽,都會較少跟初生嬰兒互動,不太會講故事、唱歌仔,但就只有爸爸的病況會影響到小朋友兩歲時候的詞彙量,他又發現爸爸的抑鬱情況,跟孩子七歲時的精神健康有莫大關係,特別是小朋友有行為障礙、對抗性反抗症、社交困難等等的機會會增加,對他們的成長造成長遠影響。

所以各位媽媽別再只關心你的小寶貝,一心以為老公夠硬淨,你的另一半都好希望可以融入家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各位爸爸就更加要正視自己的各種情緒,開心失落都別要收收埋埋,放下強者的盔甲,在適當時候尋求適當協助,試問有甚麼比身心健康來得重要?

POPA Channel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popachannel
POPA Channel網站: http://pop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