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6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6(4231)昨日首掛,惟表現遠遜預期,隨着沽盤湧現,iBond價格「L」型下跌,最終以全日低位收市,報103.35元,每手僅賺335元,為歷年iBond表現第二差。
記者:陳洛嘉 范穎琛
昨日iBond開市報104.3元,已低於一日前的券商暗盤價,其後價格全日受壓,日內高位僅見104.35元,不計手續費,每手最多賺435元;最終低收103.35元,每手賺335元。全日成交1,735.2萬手,涉資18.04億元,為歷來首日成交額最大的一批iBond。
受券商輝立要於二手市場掃iBond賠償客戶刺激,周一iBond 6的暗盤價曾炒高至104.9元,市場原估計昨日iBond價格將承接強勢,有機會觸及105元,惟最後未見「輝立效應」奏效。
專家建議長揸至到期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昨日iBond 6價格呈「L」型走勢,開市湧現大量沽盤,但價格跌至103.5元水平後開始橫行,相信大部份沽壓已於早段釋放,相信今日價格或輕微回升至103.8元水平。該行早前亦向客戶開出103.8元的保證回收價,但客戶反應未算踴躍,估計或因客戶原本期望iBond於港交所(388)的首日上市價較高所致。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亦坦言,iBond 6首掛表現失望,較早前券商暗盤價及銀行場外交易市場(OTC)價格更差,相信隨後幾日亦難再大升,但建議投資者長揸至到期。他說:「iBond價格低與市場的通脹預期相關,今年無論認購人數或每人申請手數均較去年低,已反映大家看淡通脹。」溫傑估計,未來三年iBond 6派息或只有2%至2.5%,但強調派息低不代表長揸會蝕,由於通脹將會同步收窄,其實不會削弱投資者的購買力。
工銀亞洲亦指,該行昨日有約一成認購iBond 6的客戶沽iBond,與去年相若,相信並未因預期派息率回落而急於在市場上放售,反而傾向作為較長線的投資。
政府統計處公佈,本港5月份整體通脹率按年升2.6%,較4月份升2.7%,回落0.1個百分點,料通脹在短期內的上行風險仍會受控。
【市民意見】
陳先生:「屋企人啱啱通知咗我已放(iBond),但唔算賺好多,啱啱都已經跌破104蚊,有兩手,都係食餐飯。(點解揀iBond?)碼數唔算好大,就算借孖展,即刻放個息又平,所以都OK!」
司徒先生:「有買今期iBond,會長揸,用嚟賺息同當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