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左右脫歐公投成敗?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子彈左右脫歐公投成敗?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就在脫歐公投前剛好一星期,英國發生了近幾十年來罕見的政治行弒事件。積極支持留歐的工黨女議員考克斯(Jo Cox)在自己選區被懷疑大叫「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的兇徒連開三槍殺害,震驚英倫三島以至國際。英國警方仍在調查襲擊動機是否跟公投有關,不肯多說案情。連英國這向來文明理性,民主傳統深厚的國家也出現這樣的政治暴力,實在教人覺得人類文明在二十一世紀不進反退,不再講求以理服人,而是力強大聲者勝,動輒以暴力對付不同意見者,逼他們屈服甚至將之消滅。著名哲學家Isaiah Berlin曾說:「理性是人類文明的唯一守護」。現在,這個守護神看來失靈了,又或是互聯網、social media世代講的不是理性,而是親疏,是我們與他們。
支持留歐議員突然被殺對公投肯定有影響。大家還記得2004年台灣大選,那發神奇子彈擦過陳水扁的肚皮受輕傷。但槍擊案悲情卻令選情翻盤。原來領先5%的連戰最後以二萬多票(不到0.3%)敗於阿扁。若沒有這magic bullet,只怕阿扁04年已下台,甚麼馬英九、蔡英文未必有機會當上總統。
英國的民主根基深厚,政治精英階層及選民都成熟得多,不會隨便抽水或受原因不明的突發事件影響。以政治精英為例,在議員遇弒後,脫歐及留歐派第一時間停止所有宣傳活動兩天,一方面尊重考克斯,另一方面也讓民眾反思及沉澱事件。兩個主要政黨領袖包括首相卡梅倫立時放下黨派分歧,共同悼念及誓言捍衞民主政體。這些姿態及做法都有助沖淡事件對選情的影響。
不過,由於脫歐、留歐支持度一直叮噹馬頭,勝負難料,上周末民調雙方再次平手,另有近10%的民眾未決定。這些本來較消極的選民只要部份受事件刺激而由不投票改為投票,並同情考克斯而支持留歐,或留歐派險勝一個「馬鼻」!

一旦脫歐 國際地位大跌

英國民眾對是否留在歐洲的確十五十六,但國際社會及媒體幾乎一面倒反對,奧巴馬、默克爾等西方盟友就不多說了,主要國際媒體從《Economist》到《紐約時報》同樣旗幟鮮明。其中《紐約時報》的社論認為公投脫歐會令Great Britain變成Little Englander,令英國變成大西洋上的孤島,失去原來的重要國際地位。
《紐約時報》這個比喻雖然有點尖酸,卻相當有理。歐盟是西方陣營的支柱之一,跟北約雙翼齊飛,從經濟、軍事上威懾俄國,令陣營的實力遠超任何國家或軍事同盟。英國退出歐盟,肯定削弱西方陣營,更令英國跟法德意等歐洲盟友起齟齬,再難衷誠合作。也因此,英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大大降低,只能像瑞士、瑞典,沒有甚麼發言權。
在內部來說,英國一旦脫歐,肯定令想留歐的蘇格蘭人去意更堅定,並極有可能以跟英格蘭道不同(是否留在歐盟)為理由再要求獨立公投,而一旦再投票,蘇獨派肯定勝出,令Great Britain少了最北部的一大塊地方。威爾斯在爭取獨立上也蠢蠢欲動,他們同樣傾向留在歐盟。要是公投脫歐,威爾斯勢將步蘇格蘭的脚步,也許不到十年就要求公投決定是否獨立。Great Britain少了印度等殖民地本已大縮水,一旦脫歐連祖家的地盤也萎縮,她不是Little Englander又是甚麼呢?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