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入摩延期A股准入狀況有待改善

基金觀點:入摩延期
A股准入狀況有待改善

MSCI於香港時間六月十五日凌晨五點公佈2016年市場分類評審結果,決定延遲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及其他指數。
我們就是次MSCI的決定進行分析。自去年MSCI拒絕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開始,官方人員已積極改善MSCI提出的限制因素。從正面來看,隨着中證監於今年五月初就「實際權益擁有權」作出澄清,MSCI認為問題已經完全解決,同時亦肯定當局在合資格境外投資者(QFII)額度分配機制及開放市場(如縮短鎖定期等)方面的努力。然而,MSCI認為以下三個範疇尚有改善空間:(1)QFII投資者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上年度淨資產值20%的規定依然生效;(2)停牌新制度的實際成效需時觀察;(3)針對指數產品的反競爭條款仍然存在。
鑑於以上有待改善的議題,市場並不對MSCI推遲將A股納入的決定感到驚訝。此外,MSCI已表明,假如A股的准入狀況於明年六月前有積極進展,MSCI不排除提早於下個年度評估前,公佈將A股納入。因此,我們預期中國政府將繼續推動改革和解除管制,務求消除餘下的准入障礙來為入摩鋪路。
至於消息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市場對MSCI公佈結果的預期較為平和,市場並未在公佈結果後出現負面情緒。與去年這個時候的市況相比,A股的表現相對而言較為平穩。這可能是由於投資者對納入的預期較為審慎,即使A股被納入,對市場的直接影響亦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被納入前,被動式資金將不會在2017年六月前開始流入。儘管要全面納入一個像A股般具規模的市場或需時多年,當A股被全面納入後,其比重將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8%,等同於3,600億美元的市值。但目前A股的市值為6.7萬億美元(上證及深證上市A股市值的總和),相對而言,3,600億美元的資產流入規模實不算大。儘管如此,我們仍不能低估A股被納入後為市場情緒帶來的正面影響。

姚遠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