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環署將市面800個垃圾桶更換為「細口」垃圾桶惹爭議,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成員鄭茹蕙昨指,政府推出措施時宣傳不足,令市民難以理解為何投入口變小,她又說「社會有多餘的垃圾桶」,認為減桶將是提高港人回收意識的方法之一。
被斥宣傳教育不足
鄭茹蕙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指政府推出更換垃圾桶措施,但宣傳教育不足,如未有清楚告知公眾新措施其實是為配合日後廢物收費管理,「市民唔理解點解垃圾桶大小不變,淨係個口細咗,究竟做緊啲乜?」
政府擬逐步減少垃圾桶數目,鄭認同措施,指「社會有多餘的垃圾桶」,太方便以致誤用仍頻。食環署及康文署管理的垃圾桶約有3.8萬個,全港大約每190人就有一個垃圾桶,比例遠較台北(約900人一個)及首爾(逾2,000人一個)高。
另外,環團綠色力量參考政府固體廢物數字,推算出香港每年棄置到堆填區的紙包飲品盒可能多達43,000噸,數目達37億個,平均每人每日棄置1.5個,即一日的棄置量足以鋪滿16.9個香港大球場。
綠色力量助理高級教育及項目主任林詩指出,其實紙包飲品盒七成成份是紙張,兩成是塑膠和少量鋁,有很高回收價值,促生產商主動回收。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