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盃決賽周開始後,大家發現有些球隊新星湧現,也有球隊十多年來都沒甚麼改變,奇貌處處,各有原因。
首先是德國過去幾十年廣納外地移民,成功引導為社會生產力,而他們很多的下一代,組成由不同族裔球員的國家隊,與以往純日耳曼民族完全不同。鄰近的比利時也是在八、九十年代大幅改變移民政策,雖然這應與體育無關,惟國家隊現時大部份主力都是由非洲移民的後裔組成;很多國腳年少時在鄰近國家的球會受訓,但從2014世盃及今次歐國盃所見,比利時球員的整體意識基礎明顯不能與德國相提並論,這就與本國制度及體育設施有關了。
至於2018世盃主辦國俄羅斯就更特別,數年前經濟膨脹時,動輒20多萬歐元周薪招攬已過高𥧌球星,本土球員身價亦水漲船高;但到了經濟環境不如意之時,各方面投入立即萎縮。通常主辦國在大賽前數年,體壇都會生氣盎然、新人輩出,但俄羅斯國家隊近年幾近沒新人冒起;如伊拿舒域治及比里蘇斯基孖兄弟,十多年來筆者評述俄羅斯的賽事仍見這批主力,實在覺得驚訝!這反映俄羅斯在經濟環境反覆及油價下跌等原因下,雖然先後主辦冬季奧運及2018世盃,但除了索契的設施以外,體育發展並不蓬勃,反而有不少負面禁藥事件。
至於歐洲一些人口較少或移民政策沒大改變的國家,「擴軍」便較困難了。當然,就算沒有天才班底,若有好的整體意識、好教練及好士氣,也可有強大戰鬥力,冰島就是個好例子。另外,也有球隊坐擁好班底但似乎沒太好的管理,至於是那些球隊,或許大家心中有數!文: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