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已切除的盲腸或有細菌,用標本袋盛載可避免細菌污染腹部,減少病人感染風險。標本袋屬於手術中使用的外來物,像棉花紗布應於手術完成前點算數目,確保沒破損及遺留在病人體內,事件涉及人為疏忽及系統問題。
經肚臍位小孔取出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微創腹腔鏡手術切除盲腸是於病人腹部開3至4個小孔放入儀器,醫生一般會於切除盲腸及放入標本袋後,再清理腹部或止血,於手術完結前才於肚臍位的小孔取出標本袋。他指:「醫生將個袋放埋一邊,有可能唔記得。」用來載盲腸的標本袋約4厘米乘5厘米大,因為標本袋屬外來物,必須於手術完成前點算清楚。他估計標本袋並非如紗布等物件,於所有手術均使用,故醫護人員忘記點算。
外科專科醫生林哲玄稱,取出標本袋時或因傷口太小而「扯爛」標本袋,遺留破爛的部份在病人體內,故醫護人員必須點算標本袋的數目及是否完整,今次屬系統上問題。另有醫生指出,因醫生是看着螢光幕進行微創手術,事發時可能醫生將標本袋放於螢光幕看不到的地方,因而忘記取出。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