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發聲的人,體壇當中亦有不少。早前離世的拳王阿里(中),就是其一。他反越戰,曾因拒服兵役而被褫奪拳王銜頭;他反種族歧視,在美籍非裔民權議題上大力發聲。
發聲,或因現實與理想太大落差。正如有人日日夜夜口號式的喊統一,自己卻是世上最四分五裂的部落;三不五時把平等掛在嘴邊,又可能是個最歧視別人的國度。時至今日,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依舊嚴重:NBA球隊洛杉磯快艇前班主史達寧歧視黑人錄音外流,快艇球員賽前反轉球衣以示不滿,勒邦占士等巨星,亦旗幟鮮明,力撐到底。
歧視問題不止針對黑人,相比之下,NBA中的亞裔球員(雖然目前只有一個)面對的困難,可能更甚於非裔;林書豪曾公開批評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歧視事件,希望美籍亞裔人能獲公平對待。另外,拜恩曾高調支持同性戀運動員、網球壇中不少好手,都曾為環球議題發聲,俱是望以自身影響力引起公眾關注的例子。
發聲之外又身體力行者,就更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再談阿里,反歧視,他就擔任了聯合國的和平使者;反戰,就於波斯灣戰爭期間到伊拉克游說侯賽因,希望對方釋放美國人質;對內,則一直致力爭取美國國會增加研究柏金遜症的醫療撥款。
可能有人認為,阿里為柏金遜症病人爭取權益,是因為他本身為患者;NBA球員反歧視,只因聯盟中黑人佔多數,自己身受其害才大力反對。言論這東西,風花雪月最穩陣,想想巨星如此,講些人蓄無害的話,才可以對準市場的最大公因數,肯定更受歡迎。又可能有人認為,巨星「選邊」(Take side)為贏光環。但是,越有名,為選邊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要發聲,就一定有所犧牲。
不公義的事情,明天就可以在你身上複製。感謝敢於發聲者的勇氣,向不公義說不。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