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醫院失誤 盲腸連袋留體內 醫生切後無取出 病人須再開刀

北區醫院失誤 盲腸連袋留體內 
醫生切後無取出 病人須再開刀

【本報訊】北區醫院早前一名資深醫生為病人做微創腹腔鏡手術,將已切除的盲腸放進標本袋後,為病人止血及清理傷口。當手術完成及病人蘇醒後,醫護人員準備將標本袋內的盲腸送往化驗時,才發現盲腸連標本袋遺留在病人體內,要再為病人做緊急手術取出盲腸。有醫生指出,已切除的盲腸會壞死,留在病人體內可能導致病人受細菌感染。
記者:陳沛冰

北區醫院今年二月發生醫療事故,令病人須再次開刀。

據悉,負責手術的是一名資深醫生,今年2月底為一名中年病人做微創腹腔鏡手術切除發炎的盲腸後,將盲腸放進標本袋暫時留在病人體內待手術完成後取出,並繼續為病人止血及清理傷口。但當手術完成及病人蘇醒後,醫護人員準備將盲腸送往化驗時,才發現已切除的盲腸仍遺留在病人體內。

醫生前晚通宵候召

有指該名資深醫生之前一晚通宵候召,不排除因太疲累而犯錯。手術期間護士曾交更,負責手術的醫生認為護士有責任提醒他是否已取出盲腸。
北區醫院發言人表示,一名病人今年2月28日下午因腹痛及嘔吐,到該院急症室求診,電腦掃描顯示病人盲腸腫脹及潰爛。2月29日下午4時半,病人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盲腸及引流腹部膿腫。當手術完成病人於復蘇室休息時,醫生發現為病人切除的盲腸連同標本袋仍然遺留在病人腹內,立即安排做緊急腹腔鏡手術取出載盲腸的標本袋。
該院表示,病人已於3月7日出院,沒有出現併發症。院方調查報告顯示,手術期間病人腸壁曾流血,醫生立即為病人止血及清理患處,因而未有即時取出載有盲腸的標本袋。醫生在手術期間沒有離開手術室。

可致感染細菌

報告建議院方檢視醫護的交更程序、手術期間人手分配及點算手術相關物品的機制,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醫生於事發後已即時向病人致歉。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表示,遺留已切除的盲腸在病人體內屬人為疏忽,已切除的盲腸因為沒有血液供應會壞死,若長時間遺留在體內,可能會出現細菌,導致病人受感染。病人要於短時間內進行兩次麻醉及手術,即麻醉時間較原定長,「唔係幾好」。
另一名外科醫生指出,護士會於醫生縫合傷口前,點算曾使用的儀器或外來物如紗布,確保沒有外來物遺留在病人體內。但因為醫生取出已切除的器官屬「自動波」步驟,故護士一般在醫生縫合傷口期間、完成縫合傷口後或病人復醒前,「問醫生有冇樣本或者有幾多個標本,係隨便問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