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填海發展後,大角咀社區出現新舊交替的衝擊,大角咀東維持舊貌,多唐樓、舊式餐廳、五金舖、工廈,西邊商廈新樓盤林立,引來中產咖啡店、畫室。建築師陳麗喬博士自言受新舊混雜的大角咀吸引,七月頭會在區內空置工廈舉辦「新舊咀咀碰」活動,到時她會簡介大角咀的社區發展史。今次陳博士先帶我們遊走大角咀,講講社區演變小史。
原來大角咀的利得街、福澤街範圍百前年是個大海角,有個天然海灣,二十年代已幾近填平,當年大角咀發展成工業區,船塢、煤油庫、工廠、五金舖林立,是西九龍主要工業地區。今天走在大角咀東的福全街,仍會見到一列排開販賣建築材料的五金舖及工廈。而福全街在19世紀是個叫福全鄉的小村落,因接近中英交界變成三不管地帶,好多地下賭檔、妓寨,都因填海而清拆,至六十年代工業區的角色被取代。隨後,我們向海邊方向前行,會見到好多商廈、新樓盤,這群中產消費力正好滋養了食街埃華街,而今天奧運站附近的匯豐中心,其實是舊時的大角咀碼頭。
「新舊咀咀碰」除有大角咀演變簡介,還有手作市集、本地創新科技展示及傳統手藝及科技之間的比試,值得一提,到時鐘彩雲師傅會示範人手吹糖、做糖,而麻省理工學生梁博然就用自家研發的3D打印吹糖機做糖,展現兩者的技藝分野,陳博士指希望參與者能從中思考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關係。
新舊咀咀碰
日期:7月1至3日
時間:12.00-20.00
地點:大角咀大志工業大廈
記者:臧諾
攝影:劉永發、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