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工人家庭、任職非牟利機構多年的考克斯,去年晉身下議院後被視為工黨明日之星,卻不幸死於非命。
考克斯原於下周公投前夕踏入42歲,出身西約克郡的她,父親任職利茲一間牙膏廠,母親則為學校書記。她考入英國精英學府劍橋大學,但直言劍橋令她覺悟到出身並非無關痛癢,「我在牙膏廠打工過暑假,其他同學卻休學一年到處闖蕩」,明白到身份懸殊令她之後加入工黨從政。
1995年畢業後,她曾任工黨議員助理,之後在樂施會任職近10年,獲擢升為全球政策部門主管,曾到蘇丹及阿富汗等戰亂國工作。任職樂施會期間,她認識當時在救助兒童會工作的丈夫布倫丹(Brendan Cox),婚後育有一對分別3歲和5歲的子女,家住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船屋。丈夫指她「相信世界可以更好,每日以令人甘拜下風的精力和熱情為此奮鬥」。
考克斯是家鄉巴特利斯潘選區的議員,當選後關注敍利亞問題。她與工黨前首相白高敦亦甚有淵源,丈夫曾出任其國際發展顧問,自己亦與白高敦夫人合作推廣防止孕婦在懷孕及分娩死亡。
美聯社/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