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大塌天台意外發生將滿一個月,屋宇署昨公佈調查報告,歸納11個倒塌原因,並確認倒塌的天台綠化建築無入則,同時披露塌樓時部份天台的鋼結構支架變形,整個鋼結構支架連同天台倒塌,綠化覆蓋面亦隨之滑下,但未就事故問責。城大指校方的紀律調查委員會將考慮屋宇署報告。
屋宇署提出的11項原因,包括天台的鋼架結構有設計缺陷、負荷過重及曾經違規改動等,報告指出屋頂的樓層本是「不能到達的屋頂設計」,沒有設置任何通道,但發現承托屋頂的鋼架狀況尚好無明顯生銹,但從綠化植被及植被下方天台樓板的樣本發現,金屬樓板由防水膜,批盪,隔熱物料及鋼筋土等組成,但鋼筋混凝土的厚度與屋宇署紀錄所批准的125毫米的厚度不符。
黎廣德斥迴避兩大關鍵
報告指,調查取用的資料及數據來自署方人員實地調查,屋宇署的紀錄,包括運動中心的建築、排水設施及結構圖則等,以及由城大提供取得的文件及閉路電視片,還有天文台雨量紀錄等。
城大發言人稱會參考屋宇署報告,而該校的紀律調查委員會亦會考慮該報告。本身是工程師的公共專業聯盟政策發言人黎廣德批評報告避重就輕、逃避責任。他指出,意外後專業人士及輿論最關注的兩大問題包括:「屋頂綠化植被工程須否向屋宇署入則」、以及「在天台設綠化植被是否屬非法改變天台用途」,但屋宇署在報告中卻迴避這兩大關鍵問題。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