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IB是一個甚具有挑戰性的考試,因為IB有一科必修科—「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探索知識如何產生,很哲學的,而試題每每都可以成為大學畢業論文。由於字數限1,600字內,故考生必須言之有物,立論穩固之餘更要文筆精練。如果只是胡亂吹水,那肯定後果堪虞。
曾經出過甚麼題目?不妨看看這些例子:「畢加索說:『藝術是一種謊言,讓我們接近真理』,試用一種藝術來評論這話」、「『懷疑是開啟知識的鑰匙』,請以兩類知識來論證這話」、「『知識讓我們的生活產生意義和目的』,請評論這話」、「知識在多大程度上是由過去所塑造而成的?」
乍看試題,不禁滴汗兼腳震,這趟真是胸無半點墨,想吹也不成。然而,原來法國的高考,哲學是必修科,試題更深更廣。一位留法的香港學生,最近在facebook分享新鮮出爐的高考題目,哲學科部份試題如下:「為了成就公正,服從法律是否足夠?」「我們能否一直證明我們的信仰?」「欲望本質上是否無限?」「要認識一件事,是否必須證明?」
無話可說了吧。
試題的設計,往往反映考官期望考生具備哪類能力和知識水平。出這些哲學性的考題,考生就需要一早裝備好自己的思辯能力,而思辯能力不正正就是教育的目的嗎?回看香港的DSE,沒有類似的思辯科,勉強以中文科為例,今年中作試題是以「快樂過後,我感到失落」為首句作文,略帶思辯性的也只是評論「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比起法國考生要捱哲學科、IB生要捱知識論,DSE考生要捱的大概已不算甚麼吧。來屆的考生們,暑假開始,就要努力啊!
作者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