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懷舊冰室×文青咖啡 單車上的老香港

【飲食籽】懷舊冰室×文青咖啡 單車上的老香港

【飲食籽:邊走邊吃】
周末外出遊玩,嫌步行太累,單車是個代步的好選擇,可根據自己的速度騎行,時快時慢。走走停停,邊了解社區文化,邊食好東西,亦是單車遊的樂趣。一位在九龍穿梭的單車騎士,閒時帶領車友遊歷香港,捐窿捐罅經驗十足,就由他帶路,去完舊冰室再嘆豆腐花,發掘單車友熱愛的景點和食店。

路線一

修讀藝術的「呼吸咖啡」老闆清龍,與同為七十後的單車友Man(左)十分投契。

土瓜灣懷舊景點

第一站:殖民地時光機 到復古咖啡店賞舊物

騎車越快,看得越少,不如放慢速度。七十後李智文(Man)深明此道,除了收藏廿多部古董單車,亦愛在城市中騎單車,四年前更成立專頁「慢騎主義」推廣單車文化,亦在本港各區舉辦過單車導賞團。他小時候居於紅磡,常於土瓜灣一帶出沒,可謂地膽一名。「土瓜灣不算大,但要行晒都幾攰,單車能幫我輕鬆遊覽。」有一天阿Man騎單車,經過本已結業的白宮冰室,凝望前面煤氣鼓及十三街縱橫交錯的唐樓,Man認為那是土瓜灣最獨特的街角。正當他停泊單車之際,發現旁邊有一台古典電單車,突然有位紋身男子和他聊天:「搵日一齊偷入煤氣鼓踩單車呀?哈哈。」這位天馬行空的人,就是「呼吸咖啡」的老闆清龍。
白宮冰室屹立土瓜灣逾半世紀,在街坊心目中地位超然,砌成三角形的鐵窗花、紙皮石地板、隨地吐痰警告字句、吊扇……店內沒有冷氣,卻散發獨特韻味,杜琪𥧌的《復仇》、嚴浩的《浮城》等電影皆在此取景。四年前面臨結業,老闆已拆毀大部份設施,曾於廣告界任職的清龍變身白武士大呼且慢,並租下店舖,令白宮冰室的招牌得以保留。最初這位白武士把冰室變為小炒菜館,但因營運成本太高而結業,他再把店改成咖啡店,並於上月底重開。

店內有多張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年輕時的照片,充滿殖民地風情。

白宮冰室金漆招牌仍有保留。

清龍自行在路軌下再砌底板,承托西德玩具火車,花了兩至三星期完成。

被清龍形容為「要錢買,不值一提」的意大利品牌Elektra復古咖啡機,被喻為咖啡機中的勞斯萊斯。

英國品牌三支槍(BSA),本來生產槍械,後來推出單車及電單車。

走入咖啡店,上方突然傳來聲響,原來是昔日西德玩具火車經過,環繞食客頭頂穿梭;來自美國的E.T.外星人,竟坐在英國品牌三支槍(BSA)的古典單車上,掛在天花當裝飾品。眼前木枱本是木門,清龍從大角嘴撿回來改造,防盜眼及門鎖洞仍在。悉心放置收藏品及舊物於店內,究竟有乜原因?他竟說:「其實係執番嚟嘅垃圾囉,唔搬嚟都係擺,唔怕人整污糟。」
食物方面,以咖啡、西餐、甜品為主。食客類型廣泛,乜人都有,街外不時有人駐足細看,有時更是卧虎藏龍。清龍說:「有個叔叔是哈蘇相機愛好者,慨嘆自己現在手震無法拍照,佢影相叻我好多。」進來喝杯咖啡,或者單純進來逛逛,清龍都無任歡迎,老闆定必對離開的客人說謝謝,語調誠懇認真,是惜物者遇上識物者時,發自內心的尊重。

這款為懶人設計的早餐,懶到可不用刀切任何食材。鬆化的牛角包和自家製醬汁極美味,製作過程毫不馬虎,$89。

用多種朱古力及可可調配的特濃朱古力,甜度剛好,$49。

自家烘焙的精品咖啡,用上印尼及雲南的咖啡豆,$39。

呼吸咖啡電單車主題咖啡店
土瓜灣馬頭角道91號地下

第二站:海島變公園 不能再攀的石

離開咖啡店,Man再帶我們到一個特別的景點。土瓜灣有個小島,乍聽不可思議,卻千真萬確,島上魚尾石更是景點。1962年至1970年土瓜灣沿海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小島自此與陸地相連,及後賽馬會撥款興建海心公園,1972年啟用,並保留了魚尾石。Man小時候愛在石上爬來爬去,近年因安全問題,石外建了欄杆,只能觀賞,不能攀爬,感到有點可惜。

遊人可到海心公園觀賞海景之餘,更有市民在此釣魚。

現時魚尾石被欄杆圍着,不能攀爬。

第三站:50年不變 即磨嫩滑豆花

看完魚尾石,Man繼續踩車進鴻福街。屹立超過半世紀的貴記,街坊都不會陌生,但這裏和七年前結業、位於土瓜灣道的貴記荳品沒有關連。一塊由玻璃廠送贈的「腐乳之霸」牌匾,證明其江湖地位,第二代負責人之一的何女士稱,「人哋送咋,我哋好謙虛低調。」隱身巷弄,客人眾多,大多是購買以滑溜見稱的豆腐花,品質50年不變。有客人更道:「其他舖頭把鬼,好難搵到咁滑。」可惜用傳統方法石磨豆漿、自製豆腐及豆腐花的店舖已買少見少,土瓜灣面臨重建,附近有大廈已被清拆,何女士表示見步行步,盼能另找店舖,保留老味道。

熱豆腐花,$6。

何女士小時候已和哥哥在店舖幫忙。

歷史建築 拆剩一幅牆

土瓜灣歷史建築多,牛棚藝術村是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08年,是牛隻檢疫及屠宰中心,2001年政府把建築群批予藝術工作者使用。而有近60年歷史的東方紗廠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但難逃被拆卸的命運,如今只剩一幅外牆。

土瓜灣圓角舊樓愛華大廈是當區特色建築,周遭樓宇已開始拆卸,令它顯得孤獨。

東方紗廠依實用主義建築風格建造,現只剩一幅牆。

facebook:Slow-Mo Classic 慢騎主義

記者:梁慧琳
攝影:鄧鴻欣、林栢鈞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