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女生提早發育 因為爸爸不在家?

【奇聞】女生提早發育 因為爸爸不在家?

隔籬位爸爸的囡囡5歲乳齒都未甩,恆齒就急急腳跑出來,爸爸輕輕嘆一口氣,「依家啲細路都唔知食乜大,個個咁早發育。」小朋友現在細細個就高高大大,大家都會說是激素、是食物太多加工化學品,這個固之然,但甚少人提到關於青少年的心理壓力,原來單親都可能關事。
唔講真係唔知,原來小小遙遠之前,17世紀的女生平均17至18歲才有經期,過了100年再跌多歲,約16至17歲;來到2016年,美國的女生已有16%在7歲開始胸部發育。女生的青春期一般分三個階段,由胸部發育、長出陰毛腋毛,最終就是開始承受月經之苦。這些年女生發育越推越早,癡肥問題是最大原因。當身體覺得你有足夠體重承受懷孕,就會將訊息傳到大腦,通知聲:「呢個女仔夠秤發育喇!」除快餐和汽水,吃得太多蛋白質一樣會提早月經。怎樣為之多?以一塊麻雀大小的肉當一份蛋白質計算,三歲時每日吃八份、七歲每日吃十二份的女生會提早來經約75%。
這些說法都聽過不少,但《新生代的青春期:如何指引現在女孩的早期發育》*的作者從2005年開始記錄美國女生們的發育時間,十年間發現有23%非裔、15%拉丁裔及10%白種的7歲女生開始發育。家庭環境不穩定(包括經濟及家庭成員的和諧度)的女孩子提早在12歲前發育機會尤其高,當中在成長階段失去父親和曾遭性侵的女生,更比其他人高50%機會率。研究人員傾向認為心理壓力是主因,現在正朝這方向繼續追查。當然研究人員亦指出,他們不排除單親媽媽的家庭和生活壓力較大,可能因此提供較多即食或加工食品給女兒,而導致推早了青春期。
那怎麼辦?醫生們都表示,影響青春期的因素極多,因人而異,唯一共識是母乳餵食、懷孕時有健康的體重有助避免青春期提早來臨,另外豆類製品亦有助減緩青春期過早來臨。

記者:馬朗澄
*“The New Puberty: How to Navigate Early Development in Today’s Girls.” Louise Greenspan, Julianna Deardorff,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