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落實興建公屋的青衣青鴻路一幅斜坡地毗鄰九號貨櫃碼頭,被《蘋果》踢爆前身為碼頭與民居的「緩衝區」,以阻隔碼頭24小時運作產生的噪音及光害。有正輪候公屋的劏房居民表示,等候公屋多時,即使鄰近碼頭有噪音滋擾都會考慮上樓,「無奈接受,因為真係等咗好多年」。
市民嘆「冇錢咪要受」
現時一家四口住在深水埗區劏房的傅小姐(圖)表示,輪候已逾5年,現時居住的劏房月租4,000元,坦言住屋需求很大,即使擔心鄰近碼頭的噪音會影響日常生活,「唔係幾願意」,但長期負擔貴租和擠迫的居住環境令她「好心急,嘈啲都要住啦,無奈接受,因為真係等咗好多年」。
另一位住私樓的梁小姐認為,公屋選址原為緩衝區,「都唔係畀市民住嘅地方」,但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冇得揀,畀着係我都夾硬上樓先」。
梁小姐認為,政府漠視鄰近碼頭的噪音及光害問題,是為了向公眾「交差」,以回應社會強烈的住屋需求,對公屋申請人不公平,「有錢咪可以隔音囉,冇錢咪要抵受囉,呢個係長期損害」。
■記者趙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