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無懼爆缽火上燒 焦脆魚腸陳皮香

【飲食籽】無懼爆缽火上燒 焦脆魚腸陳皮香

【飲食籽:一家之煮】
越品嚐得多美食,越覺得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就是住家飯。山珍海錯,也不及家中那碗熱湯小菜。這天約了陳媽媽作示範,其間家人陸續回家等開飯,等的是甚麼?就是陳媽媽的缽仔焗魚腸。「現在連酒樓也不願做焗魚腸呀!太腥了!」陳媽媽在廚房一邊笑着埋怨洗魚腸又煩又腥,嘴邊卻流露出淡淡微笑。煩,沒所謂吧,因為廳中有等着開飯的嘴刁仔女。

這次要做的是傳統菜式缽仔焗魚腸,對於年輕主婦來說,這絕對是高難度菜式,因為她們連芽菜都炒不好,更遑論是焗魚腸了。陳梁潔萍(陳媽媽)自小也會在家幫手做飯,但因為排行第三,所以也是等老大老二不煮飯時才到她煮,真正要全力開火,餐餐下廚的日子,還是在結婚後。

直接烘乾魚腸 唔怕爆缽

陳媽媽笑說女兒們都愛吃不愛煮,喜歡吃甚麼便會向她撒嬌,缽仔焗魚腸是點菜頻率最高卻又做得最少的,因為工序太繁複,「通常都要她們求我一個月,我才會做一次!哈哈!」陳媽媽笑聲宏亮,被她這麼一說就更好奇了。只見她拿出一個大塑膠袋,裏面藏着一堆又白又紅的東西,我以為是肥膏,她說是四副鯇魚腸,真的很腥。
陳媽媽把魚腸拿進廚房洗了又洗,將大堆肥膏剝走後,才剩一碗魚腸魚肝,果然是工夫菜。還好,小女兒願意協助,開始來幫忙了,「可是這不簡單,因為有時也不知哪些可以吃,哪些是不要?」小女兒幫忙着,但還是要靠媽媽作判斷。好不容易蒸好的魚腸,看起來卻跟外邊吃的有點不同,表面仍很濕。食肆有時會用油炸或焗爐來把表面收乾,陳媽媽卻用最簡單的古法,直接把缽頭原個放火上燒,但見她神色緊張,原來是擔心會爆缽。「盡量細火,底部也千萬不能有油,有油一定爆。」沒油呢?我問。「其實也有可能爆,說不準。」這不是賭一鋪?陳媽媽說,用砂煲一定不會爆煲。但試吃後,我覺得較扁身的缽仔烘出的魚腸較香,就看各位要保險還是願意博一博。

陳梁潔萍

陳媽媽,東莞人,62歲,家中排行第三,自小已幫手做飯,結婚後正式鑽研廚藝。入廚40年,憑廚藝征服嘴刁仔女。

記者:謝翠玲
攝影: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