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息機會仍是似有還無。自前年開始,如何去槓桿一直纏繞着各地政府,應如何去、何時去,以至應否反其道而行「唔去」,世界各地也衍生很多連鎖反應。由去槓桿衍生的金融問題,輕則加劇各地市場波動,大起大落情況更頻密,重則令部份企業財政出現問題,資源類公司尤其受到重大影響。世界變得不一樣。
煩擾的環球財金亂局,很多人說,是源自金融海嘯後量化寬鬆,是人稱「Helicopter Ben」、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搞出嚟」。這看法不完全正確,伯南克雖有份推動量化寬鬆,但這只是「槓桿化」第二步,圖用「泡沫化嘅錢」維持「泡沫上嘅經濟」,要問責,應排第二。
誰是始作俑者?伯南克前任、曾被譽為「最好聯儲局主席」的格林斯潘是也。量化寬鬆種子,早在2000年科網股破滅時(瘋狂減息)種下,配以當時美國為衍生產品政策鬆綁,伯南克再火上加油,一鋪過「燒鑊金」。
美國用了逾10年也解決不了過份槓桿化,現加上中國經濟急煞車這枚「核彈」,自求多福吧。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