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震盪 英鎊崩盤?(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脫歐震盪 英鎊崩盤?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也許是因為支持脫歐的民意開始佔上風,也許是因為留歐派找不到更好理由支持英國留在歐盟,財相歐思邦近幾天大打經濟牌,指「Brexit(脫歐)」英國經濟將會再步入衰退,公共財政出現300億英鎊的巨額赤字,政府需要引入緊急加稅及削減開支的預算案。脫歐派當然不示弱,指控歐思邦及卡梅倫一味靠嚇,又強調脫歐後英國不必再向歐盟上繳稅款,意味可投入更多資源改善醫療、福利等公共服務。
要評斷留歐、脫歐對英國經濟及公共財政最有利實在不容易,也需要長期觀察。畢竟很多因素包括英國脫歐後跟歐盟的經貿關係有何安排,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將受多大影響,有多少跨國金融機構將部份或全部撤出倫敦,恐怕要過兩、三年甚至五年才會明朗化。
一、兩年內,脫歐帶來的負面經濟因素肯定較多,大有可能出現衰退或停滯。關鍵的是市場及投資者信心將因前景不明朗而削弱,直接影響他們投入新資金、開設新業務的決定。一旦脫歐,英國需要重新釐定跟歐盟的經貿關係,包括雙邊稅務、投資以至貨物通關的規定,即使最進取、最看好未來經濟前景的企業也肯定多看一會。
除了本土經濟環境惡化外,英國脫歐為全球特別是歐盟及歐元區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金融市場波動固然少不免,已弱不禁風的歐元區會否出現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幾隻「歐豬」特別是希臘會否再出現政經危機誰也難以確定。要知道歐盟及歐元區是英國最重要貿易夥伴,是最主要投資來源,歐元區爆發危機肯定反過來打擊英國的經濟表現,形成一個「你縮我縮」的惡性循環。

投資倫敦物業更吸引

最受關注(包括港人)的大概是英鎊在脫歐後會下跌多少。憧憬鎊匯會大跌執平貨的人大概要失望了。即使下星期四英國人公投脫歐,鎊匯頂多下跌一成左右,不可能有太大跌幅,更不會出現像新興市場貨幣那樣的暴跌。先回看歷史,1992年英國其實有一次小型「脫歐」的經驗。當時的英國保守黨政府大力支持一體化進程,千辛萬苦包括不斷加息及干預匯市以留在歐洲匯率機制(ERM),希望跟德、法一起打造歐元區。可惜留在ERM代價實在巨大,樓價因高息大跌,出口因匯價太高而不振,再加上大鱷如索羅斯等狙擊,最終在9月16日Black Wednesday英國政府宣佈「脫歐」,退出ERM,讓英鎊重新自由浮動。當時英鎊在短時間內下跌15%,兌匯港元從1:15跌至1:12.5,然後穩定下來。
要知道掙扎留在ERM的時候鎊匯明顯偏高,「脫歐」後大幅調整實在免不了。但在匯價偏高加上大鱷狙擊下鎊匯也不過下跌15%。這一回,英鎊價格並沒有偏高,近期更因公投臨近已轉弱,下星期即使真的決定離開歐盟,相關的震盪也不會比92年嚴重,要再下跌15%基本上不可能,也許頂多跌一成就會見底回穩。有意趁低吸納英鎊的人可不要太貪心,比現價下跌5%至8%已算不錯。
相對而言,投資倫敦物業或是更吸引的選擇。英國政府及研究機構估計,英國樓價將因脫歐下跌10%至18%。若果真的出現這情況,再加上鎊匯下跌,以港元計英國樓價形同減價兩成到兩成半。跟香港高踞不下的樓價相比,「跌價」後的倫敦物業作為長遠投資肯定是更好的選擇。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