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出口料跌4% 海嘯後最差

港出口料跌4% 海嘯後最差

【本報訊】經濟寒風「越吹越冷」。香港貿易發展局公佈,雖然今年第二季的出口指數為37.2,與上季相若,但是觀察到外圍環境開始轉穩,今年首四個月出口總額更已經按年下跌5.6%,故將全年香港出口總值的預期,由原先的零增長下調至下跌4%,代表今年或將會是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出口總值跌幅最大的一年。
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顯示,自2009年金融海嘯,香港貨物出口總值按年跌12.6%以來,出口總值直至2014年仍然持續錄得上升,惟於2015年卻錄得1.8%的跌幅。若果今年出口總值再跌4%,跌幅將會超過去年,並是自1991年有統計以來,首次錄得「兩連跌」。

貿發局盼外圍轉穩助出口

然而,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今年出口總值跌4%已經是當局的樂觀預期,因為首四月已經足足下挫5.6%,故未來數月的出口總值的按年跌幅須收窄,才可以「拉勻」至4%。
不過,他指外圍環境開始轉穩有助提升本地出口,其中美國經濟持續好轉,即使目前聯儲局未有加息,但未來會有很大的加息機會,惟關家明認為加息步伐會較為溫和;而加息反映美國經濟勢頭強,亦會令美元滙價轉強,有助貨品出口至美國;另外,日圓同樣轉趨強勢,加上日本延遲實行消費稅至2019年,都有助刺激當地消費,帶動本港出口。
另一方面,英國即將在下周舉行「脫歐」公投。關家明認為,即使「脫歐」議題通過與否,短期內對出口的實質影響並不太大,因為假如「脫歐」獲得通過,亦至少需要約兩年時間去處理脫歐的法律以及貿易等問題,但長期或對英國、歐盟以及全球貿易都有負面影響。
至於中國出口至香港的貨物總額,數字有時與香港進口中國產品的總額有顯著差別,關家明認為部份原因與內地跨境電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