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決與英國退歐公投(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香港自決與英國退歐公投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香港本土思潮以至港獨思想興起,與英國退出歐盟的要求一樣,兩者訴求實有相似地方;香港的問題,是在於中共背棄港人治港,事事以西環意志強加於香港人身上,而英國則面對歐盟的法規,不斷強加於英國,因此一星期後英國的退歐公投,退歐派政治人物不斷重複一句:「取回控制」(Take back control),有如一些學者提倡的「內部自決」,或者一些誇張的「建國」口號,真正的訴求卻是「永續基本法」保留「一國兩制」,其實本質類同──就是要取回對香港的控制權(還政於民),變回香港人的香港。
當然最大的分別,是英國自己選擇參加歐盟,更可以選擇退出;英國人有權公投退出,而香港人卻連選自己的政府與特首,也沒有投票權;然而在此以外,香港有很多人,非常同情英國面對的困難──在歐盟東擴之後,大量東歐移民藉歐盟的人口自由流動湧進英國搶工作,搶佔社會福利;由於相關的條文全屬歐盟制訂,令英國人無論如何投票,無論任何政黨,都不能在國會改變這些政策,這些問題就有如香港人,無論如何在立法會選舉投票,都無力制衡那些中共強加於香港的基本法、議案及政策般。
對比起英國人擁有公投的權利,香港市民卻連擺明是「賣港政策」,如撥款10億一帶一路獎學金,即使政策如此的荒謬,明顯不吸引香港學生到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留學,也要霸王硬上弓;更不用說香港本地珍貴的學位,不是用來滿足本地學生的需求,卻偏要劃出去擦鞋,為梁振英連任造勢;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即香港為了中國表面上的利益,而犧牲香港人的利益,而最終只肥了中國貪官。

傳統泛民搞錯重點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改變,就是由2008年北京奧運後的反高潮,由毒奶粉到變成搶香港人的奶粉,這些有損香港人利益的政策,都在一些人高舉「中港融合」的大旗之下,變成要「包容」,或者不得拒絕又不可修改的禁忌。當你對現實的政策極之不滿,而又失去改變的權利之時,唯一的結局,就是想離開這個「雀籠」,這是最自然不過的反應,而不是甚麼「民粹」。英國退歐派不斷宣揚的「取回控制」、「取回我們的國家」,在政策的本質上,和香港的本土爭議,是同一回事。
民主派老一代的,幾年來一直把問題搞錯,以為「愛國不愛黨」與「建設民主中國」,當可說服年輕一代,去爭取民主;年輕人質疑的問題,其實就和英國退歐派所質疑的問題,為甚麼香港人的利益,要向北方妥協?為何香港人的政策,要不斷和中國融合?那些所謂「融合」的經濟得益,地產霸權以外的香港人,更是無從得益,香港民主派必須正視的,就是連英國保守黨,都無法避免在這問題上全面分裂,因此只找對方的極端分子來攻擊,對解決雙方的裂痕是絕對無補於事,必須提升層次,從政策爭議找出新的立足點。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