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端午節,各餅店、酒家的粽子廣告,又見於街頭巷尾。那些粽子,售價動輒百元一隻,以鮑魚、瑶柱等作餡,所以矜貴。
不過,也許真是三代不富,不懂滋味,我總覺得鮑魚、瑤柱粽子,遠遠不如傳統鹹肉粽可口。鹹肉粽以糯米包綠豆、豬肉、蛋黃,材料平常不過,但粽子本來就是平民食品。改用鮑魚、瑤柱,售價固然可以提高十倍,卻失卻粽子風味。豆腐花加鮑魚,未必就比清豆腐花美味。
南朝《續齊諧記》說,屈原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而粽子包以楝葉,纏以綵絲,是要防蛟龍偷吃:「此二物,蛟龍所憚」。童年時,我在澳門,母親包粽子,用的卻是竹葉。當年家貧,拆粽子須小心翼翼,務求竹葉不損,清洗晾乾之後,明年可以再用。現在,社會富裕了,買粽子,或附送一用即棄的竹筷,竹葉更那裏會有人珍惜。
粽子不求鮑魚瑶柱之富貴,社會也是一樣。當年的澳門,樸素平靜,一般人生活貧乏而閑適。今天,處處是豪華賭場,是高級餐廳,是尺土寸金的高樓大廈,閑適的韻味卻一掃無遺。五光十色的新澳門,無疑有很多人喜歡,但是,我只愛吃舊時風味樸樸實實的鹹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