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挑健全者機 尾三也自豪 失明失聰照扒龍舟

【專題籽】挑健全者機 尾三也自豪 失明失聰照扒龍舟

【專題籽:胚芽故事】
上周日朝早,柴灣海旁滿地水灘,倒映着一群正在做掌上壓的黑衣人。教練邊喊邊做:「上、落、上……」十來次後,有人喊着「我只落到3mm!」、「我都做到三下!」然後大家攤在地上笑作一團。由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召集的傷健共融龍舟隊「聰明龍舟隊」,成員包括3位聽障人士、11位視障人士及6位健全人士。上周的端午節,他們參與了大埔龍舟競賽邀請賽,在九隊邀請隊中排行第七名,更會在本月19號進行最後一場比賽。

端午節,他們與由健全人士組成的隊伍比賽,比第六名慢了一條船位。家人們在岸邊打氣,嗌到坼天,上岸時又有人買定雪條給他們,大家吮着雪條,向鏡頭擺勝利手勢,其他隊伍更為他們拍掌。吳家麟廿年前視網膜脫落,右眼失明,左眼只剩半成視力,他與只剩一成視力的太太一起參賽:「沒想過要贏!教練的目標是安全,齊整回來就好。」他倆參賽,是要給兩歲半的兒子看,即使爸爸媽媽看不見,仍可跟常人一樣抱着他四處去和嘗試種種挑戰。教練蘇劭匡(Jacky)也笑着說:「意料之外的好成績!」打了支強心針,大家心情興奮,19號父親節當日是最後一場比賽,他們要爭取機會練習,再讓親人、兒子為自己歡呼!
星期日早上雖然天陰陰,隊員們依然到柴灣海旁練習划水。我以為他們只會在避風塘練習,誰知一個擺尾,船便衝出避風塘外,平時少做運動的他們,竟然做了十來廿回划艇練習,56歲的霍榮安邊划邊數拍子,已經氣喘得眉頭大皺。划了約300米,雨越下越大,大家全力回岸,誰知只為送濕到全身滴水的攝影師上岸,之後又回到霧雨中練習,「反正全身濕透了,就繼續練吧!」他們說得興奮,留下視力和聽力健全的我們在岸邊遠眺。
回來時吳淑霞(霞姨)好開心,「眼睛出事後都沒淋過雨了!好浪漫啊!」他們很多人在眼睛出問題後就沒接觸過水上運動,連沙灘都沒去。霞姨說:「以前會怕,不知身處海中會怎樣,跟家人去又怕礙着他們,對沙灘之類的失了興趣。」同樣久未去過沙灘的家麟搭嘴:「好多人把身體埋在沙裏曬太陽,我好怕踩到他們的頭。」大家笑着和議。霞姨續說:「如果今天沒得落水玩,反而唔開心呀。」

上周日「聰明龍舟隊」加操備戰,雖然雨越下越大,但隊員仍專心數拍子。

晨早流流在柴灣海旁做掌上壓,隊員們邊笑邊熱身。

社會過份保護 冀嘗試更多活動

明龍舟隊今年2月才成團,逢周六訓練,有時周日也會練習。已教導視障人士扒龍舟數年的Jacky說,教導視障者時要抓着他們的手,一個個調整動作與角度,他們專注力高,學得很快;至於聽障者,雖然他們能看能模仿,但難以教導深入的技巧,「例如手語沒有『插水』這個詞語,要解釋那種狠勁,都要花點時間。」聽障者亦要在心裏準確地打拍子,他們聽不到鼓聲,即使跟着同伴的動作,還是會慢半拍,一但亂了便要在心裏重新數拍。教練叫義工們帶他們慢跑練體能,盲了廿年的視障者們終於感受到跑的感覺;聽障者則學習為視障者領路,完全失聰的朱惠文笑呵呵地用手語回答:「好難呢!要專心往前划,臂力就要好。我平時不常做運動。但看着老師的動作, 明白方向及動作要怎麼做,我們這隊有弱聽有視障,居然都做得到,看見其他人呆了,都覺得自己好厲害!」一場龍舟賽,他們開發了挑戰自我的另一境界,家麟說:「以往自己跑步,有人帶就好,不必太多默契,好勝的我可以自己衝。這運動最大的分別是要跟大隊,可以磨練自己另一方面的能力。」五感被隔絕的感覺,多少有點寂寞。從前訪問過一間由視障者經營的cafe,他們覺得社會把殘障人士保護得太周全。其實他們除了眼不方便,聽不清楚,但手腳仍健全,都可以參與正常人愛玩的活動,射箭當然沒辦法,但扒龍舟,只要拚命集中精神往前扒,還是可以的。只有信任,能讓這些身體有障礙的人充滿勇氣,以平常心嘗試做更多的事。

聰明龍舟隊(紅箭咀)與第六名(藍箭咀)差了一條船位。

聽障的隊員學習為視障的隊員帶路,彼此守望相助。

教練Jacky最關注他們上落船時的安全問題。

三位聽障隊員(左起)吳國健、郭志成和朱惠文最怕起唔到身做練習。

端午節當日,比賽結束後有人在岸邊準備了雪條慰勞他們。

雖然得第七,但上岸時個個都笑嘻嘻,行人都為他們拍掌。

記者:陳慧敏
攝影:徐振國、林栢鈞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