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首戰大好形勢下失分,幾乎全世界鬧爆鶴臣(圖):用人錯(史摩寧打正選?)、排陣錯(朗尼踢防中?)、部署錯(哈利卡尼開角球?)、應變錯(臨尾要守換入韋舒亞?)……其實千錯萬錯,都係錯在贏唔到波。試想:如果卡尼開的角球被基斯史摩寧頂入、踢防中的朗尼後上勁抽那腳入了、又或是最終赫特沒被那記頭槌笠死,賽後評語可能又是另一個世界。
有人認為足球場乃英雄地,當然是戰果論英雄。但如可撇除戰果,單看場上表現,上半場圍攻對手,行軍速度高,前場走動靈活,攻門機會多,其實很久沒見過這樣有朝氣和活力的英軍。
你可以怪上半場多次射門未能把握,英軍球員們不夠冷靜和經驗;但這亦反映英軍另一特點:年輕。平均年齡只有25歲半,英軍為24隊中最年輕的。比以往保守地由大部份年近三十的大牌球員擔正,這支英軍或許不夠經驗,但卻充滿活力。年輕和速度,不就是現今足球的兩大要素嗎?
其實2014世界盃後已有人高呼「踢走學神」;但在我心中,近二十年英軍教頭中真正無能者,只有為擺姿態高調踢走碧咸、最終未能出線2008年歐國盃的麥卡倫。上屆歐國盃八強僅以12碼負予當屆亞軍意大利、今屆外圍賽創下10戰全勝紀錄,就是鶴臣的戰績。憤怒的英軍擁躉,看完明晚對威爾斯一戰再定奪吧。
方柏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