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燦」諷港口裡說不追捧行為卻很誠實?

「陸燦」諷港口裡說不
追捧行為卻很誠實?

「阿燦」一個街知巷聞的名字,出自1979年經典電視劇《網中人》,多得當年演員廖偉雄精湛的演出,令阿燦一舉成名,成為大陸人的貶稱,背後帶有愚昧、落伍、貪婪、淺薄等負面標籤。時移世逆,港人近年卻開始反以「港燦」自嘲,自言連「阿燦」都不如。而內地人亦以「港燦」諷刺港人如同井底之蛙,卻又自命高人一等。本周「有理就講」議題為「大陸阿燦VS港燦,邊個得把口?」讀者如對此議題有興趣,可撰寫1,000字以內的文章,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以下是讀者阿K的文章:

呢幾年,「港燦」一詞大熱,形容香港人地位下降、經濟失落、好食懶飛、品味低俗、言談老土,有關文字和形象充斥中港兩地傳媒,以至在某些內地人眼裏,香港已淪為十足「神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筆者職業之便時常返大陸,接觸不少內地人,也有不少內地政商朋友。的確,他們當中持上述觀點越來越多,雖忌於友情,在作上表述前不忘指筆者加一句「你是例外」,但對香港的鄙夷之情溢於言表,勿庸置疑。
這些內地朋友對香港感覺的變化,原因複雜,單用「鄙夷」一詞形容或過於草率。他們對香港的衰落(主要指經濟發展不如內地快、高樓大廈不如廣州深圳多),有的是遺憾惋惜,有的是幸災樂禍,而真正「不屑一顧」者,多是一些腰纏千萬貫的生意人。
其實細加品味,筆者仍然認為,內地人「睇衰」香港好多時都係表面,內心未必如此。且不論不時有人要託筆者從香港帶兩罐奶粉、帶一部蘋果手機之類,就算有時傾到佔中、驅蝗等最容易令他們怒形於色的話題,也不時會聽到「香港人係被迫到火頭上了,否則都唔會自己攞嚟衰!」
筆者有一位深圳做生意朋友,算是成功人士,生活殷實,次次見面飲茶多數佢埋單,平時講起香港經常一臉不屑,好似講到非洲咁;仲喜歡拍膊頭勸筆者:「兄弟,香港唔掂了,趁早返嚟搵食好過!」直到某日,突然收到這位仁兄急call「有事求救,速來」,見面才驚覺,佢對香港並非完全不屑。
甫見面佢即擺出大疊文件、冤書:「幫幫手,在香港搵報紙電視唱下,睇能唔能夠保住我間祖屋!」原來其鄉下祖屋因徵地要強拆,因官府應承他所獲賠償不足期待三成,該仁兄四處搵關係投訴無果,絕望中竟然想到求助香港媒體,幫佢在海外喊冤。
可惜筆者力不從心,幫唔倒佢。朋友在祖屋被拆後,不無艾怨地問:「我呢種情況,如果喺香港,應該唔會話拆就拆了吧!」言外之意,對自己祖屋被強拆仍耿耿於懷。
筆者另有一位朋友,曾經在內地政府部門做官,官至處級,後來被派駐香港,拿到香港身份後居然脫離體制,獨立謀生。問他為何要如此,笑笑口一句:「人各有志」,自此遊走香港商界;不過至今未見佢發達,只知佢靠寫書賣文為生。
時到今日風水輪流,乾坤倒轉,內地升格「強國」,港人淪為「阿燦」。再見佢時問「是否後悔」?殊料呢位昔日黨官、今日香港阿叔笑笑口一句:「寧做港燦,唔做陸官。」聽到人肅然起敬。
筆者仲有一位朋友,又係內地宣傳文化系統官員,平時見面聊天,總愛感慨香港「殖民地意識不改」、「風光不再」等等;尤其前年香港佔中,更親自在當地官網出聲,對佔中冷嘲熱諷、大加鞭撻;點知今年初再見,突然問起如何為其大學將畢業的寶貝女兒報考香港的研究生課程,因為「希望她出去見見世面」,而且「聽說香港讀研出來,就可以留下來找工作。」
人心在肚,難以揣測,但筆者相信,上述內地朋友「言行不一」的情況,絕不意味他們精神分裂,而是最真實反映了內地相當部份人對香港的感受。其實何止基層蒼生,中共高層權貴又何常不如此?北大人對香港指指點點表示不滿背後,無不爭相把子女親屬塞到香港、或跳到海外,豈止成千上萬!
香港有咩值得內地人「言行分裂」孜孜以求?其實一句講晒,係香港有別於內地的社會制度,喺呢個制度下的更加符合當代文明,符合人性、倫理、道德的價值觀,正如台灣知名作家龍應台所形容,在這樣的社會裏,不會擔心走在街上要把背囊護在胸前;不會擔心半夜有員警敲門把你帶走;不會擔心一覺睡醒房子會被強拆;不會擔心孩子喝的奶粉是假的;不會擔心帶孩子上街轉眼間就被人販子拐走;不會擔心去政府部門辦事遭無端呵斥;不會擔心因為長得漂亮就被員警以查身份證為由強行拖入帶警車拉回警署、在車上要被警告把你同癮君子、愛滋病關一起24小時,甚至要你脫衣服驗證一下「是不是女的」;更不會在警署突然死亡然後被宣告是因「躲貓貓」(捉迷藏)出意外。
所以,筆者想奉勸那些一過羅湖橋就不由自主「頭耷耷」失去自主尊嚴,或者一聽到「港燦」就想紮紮跳要同人鬧交的香港人,大可不必為內地那些「噪音」失魂計較,保持原有的自尊,做好自己的本分,守住我哋原有的一汪阱水,用中共官話,守住「一國兩制」底線,相信香港仍會魅力無窮。
讀者:阿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