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換心瓣 康復快兩個月

新方法換心瓣 康復快兩個月

【本報訊】主動脈心瓣疾病為常見心臟病之一,患者人數料會隨人口老化增加。瑪麗醫院心臟團隊採用兩種新治療方法替病人更換主動脈心瓣,分別為微創的主動脈心瓣替換手術,以及用新型號和新途徑導管進行的手術,可令更多病人接受治療。

建議高風險病人採用

傳統手術須切開患者全胸骨替換主動脈心瓣,一般傷口有8至10吋,新手術只須切開半胸骨或在右胸開切口,傷口約只有3至4厘米。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陳泰良表示,新手術傷口較細,可減少病人輸血及感染風險。另外,傳統手術康復時間需3個月,新手術只需1個月,病人可盡早重投工作和日常生活。
醫療團隊於去年引入第三代導管人工瓣膜,裙腳設計可減少術後心瓣倒流,導管直徑更較上一代細約34%,可進一步降低病人手術時承受的風險。新手術可經主動脈或心尖置入導管人工瓣膜,配合病人臨床情況選擇適合路徑,令更多病人可接受治療。
惟陳指由於新手術相關研究數據較少,如未肯定人工心瓣退化時間等,故會建議低、中風險病人選用傳統手術,高風險或不宜開刀者才採用新手術。
81歲的鍾先生上周初完成經心尖置入導管人工瓣膜手術。他指在2002年曾進行傳統心瓣替換手術,當時康復時間為一個月,今次只需一周。
■記者文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