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宗小事,如果發生在各人自家身上,就是天大的事。
我摯友在路上摔了一跤,右手很痛,有可能折了骨,有可能傷了筋,原以為沒事,慢慢總會好起來的。
我當初也不以為意,問候一下,再過一陣子,摯友來訊,繼續針灸、繼續照X光,右手繼續痛,這期間,連坐車也怕在顛簸之時,慣了用右手攙扶會傷到,更別說寫字打字。後來再去做磁力共振,原來是筋折斷了,要進行駁筋手術。手術過後,我大概低估了人體結構之複雜微妙,問:可以康復如常,打字簽支票了嗎?
摯友回訊,還要休養三個月,其間睡覺也不能翻身,不得自在。
當時聽了,不禁對肉身既敬且畏,每一條筋,設計好要這樣安排,跟專制統治有得比,不小心有半分越軌,就讓你不得安生,連寫個字都要付出代價。此刻,我才發現這比喻太貼切了。
最近,摯友回訊,差不多好了,但醫生說,還要物理治療,而且,以後,右手活動的幅度,最多也只能到120度左右,完全伸直,可能要碰運氣,看毅力了。
以後?120度是什麼概念?我用右手試了一下,在90度與180度之間,自然不夠靈活。我因為以後這兩個字,忽然有股悶氣堵在心頭,難過得很。
摯友倒過來安慰我,還好,已經可以應付好多生活上必須的活動了,例如洗頭洗澡,例如……。還好,這比起更多嚴重事故後患,算得上還好。還好肉身總會衰退,而一個人活着,也不見得非要把右手伸直,才活得圓滿,彎着手臂那東西也不至於丟失,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
朋友如此堅強,但我很能體會「以後不能」的滋味。少時初發哮喘,醫生說,哮喘很難斷尾,以後不能吃橙等寒涼水果,不能吃雪糕、喝冷飲。聽罷,如遭雷擊,什麼?以後?不能這不能那?
直到今天,我漸漸明白當時何以驚愕至此,並有寒意冒起。
沒錯,雖然我其實不大愛吃橙,平日也不喜冷飲,但我愛不愛雪糕是一回事,你不准我再碰雪糕又是另一回事。我不一定就會選擇冷飲,但你告訴我永遠不能飲,會讓我感覺窒息。
我想,自由、選擇,竟如此脆弱,也正如我很少吃的橙,以及摯友的右手,不能伸展靈活如運動員,也沒有要當運動員,雖然依然活着,死不了人,但已經被閹割了本來與生俱來的能力。還好,我深信,我們的精神意志,永遠比肉身堅強。我們都有這毅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