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前蘇聯在冷戰時期掀起核軍備競賽,對國際社會威脅延續至今。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院(SIPRI)昨日發表年度報告,指全球九個擁核國現存15,395枚核彈頭,比去年略減455枚,而各國在緩慢裁核同時,卻積極地推動核武現代化,令人類離真正擺脫核武威脅仍遙遙無期。
報告根據各國政府及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公開資料,計算出俄羅斯的核彈頭數目領先全球,達7,290枚,美國以7,000枚緊隨其後,兩國核彈頭儲存量合共佔全球93%。法國共有300枚核彈頭,比中國多40枚,英國則有215枚。第六至九位依次序為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及北韓。全球核彈頭中,4,120枚已被部署。
報告指各擁核國「在可見的將來都未準備好放棄核兵工廠」,並提到華盛頓及莫斯科正進行「大規模及昂貴的核武現代化計劃」,其中華盛頓已計劃在2015至2024年投放3,480億美元(2.7萬億港元),提升可搭載核彈頭的導彈、戰機和潛艇。
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正在進行核武競賽,其中印度正發展核彈道導彈並加快製造核彈原料鈈,巴基斯坦則研發實戰用核武,抗衡印度在傳統武力上的優勢,報告預測巴基斯坦在未來10年將大幅增建核兵工廠。
中國增建核兵工廠
中國同樣正在增建核兵工廠及提升技術,而且與以色列一樣對擁核狀況甚不透明,俄羅斯也減少公開相關資訊。北韓自2006年首次核試後,至今估計有10枚核彈頭,但由於資訊封閉,外界無從得知平壤是否有能力生產及部署可用的核武。
上世紀80年代,全球核彈頭數目曾一度攀上7萬枚的巔𥧌,但隨着1991年起美國與蘇俄達成多項裁軍協議,核彈頭數目才顯著下降。2011年,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Treaty)生效,兩國的已部署核武數目大減,但近10年裁核速度正在放緩。
SIPRI認為全球「邁向裁核的真正願景仍然黯淡」,研究員凱爾(Shannon Kile)指擁核國持續提升核兵工廠技術,反映各國「繼續利用核威懾作為國家安全策略的基石」。
法新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