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子競技選手與運動員一樣,從來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當選手成功在大賽內證明自己,吸金能力自然變得相當高。香港電子競技行政總裁鍾培生稱,若以《英雄聯盟》職業選手為例,頂尖一批人每月平均有6萬至7萬元收入,部份明星選手更動輒逾10萬元。
選手收入模式相對簡單,與一般打工仔分別不大,離不開月薪及花紅。月薪即是所屬職業戰隊,每月付固定薪酬,水平按照隊伍規模而各有不同。另一方面,每次贏得比賽獎金,將按一定比例與其他隊友、經理人及隊伍分享。據外國網站E-Sport Earnings統計,今年最高收入是《DOTA 2》職業選手「UNiVeRsE」,在51項賽事中贏得近1,500萬元獎金。選手也會在網上直播室如Twitch、鬥魚等,開設頻道直播打機,從中與直播平台,分享廣告費及觀眾捐獻,情況就如YouTuber。
選手生命周期亦不如過去般短暫,現在因遊戲玩法改變,由以往單純比較反應、按掣速度外,變得更為着重戰術運用。故此,選手年紀漸大,也不代表要退役,平均有10年選手生涯。不過,在這界別內,選手收入絕對是兩極,不少人未能覓得隊伍而缺乏穩定收入。
同時,他們幾乎每日要訓練10小時或以上,加上不少人處於求學階段,中途放棄且重返校園例子甚多。另一方面,競技遊戲生命周期亦有限,尤其是近年遊戲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一旦該款遊戲被主流淘汰,要覓金主辦比賽,自然變得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