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群關心香港政治的資訊科技人員,得悉「雷動計劃」,並認同計劃理念,知道需要一個資訊系統,才能有效地把非建制派選民聯繫起來策略投票。他們主動向我建議可幫助建立起這資訊系統,並成立了一個新的民間組織「公民數據」,還建立了網頁( http://votsonar.civicdata.hk )。
「公民數據」開發了「雷動聲吶Votsonar」。它本身不是一個手機程式,而是建立在Telegram這手機通訊程式之上。有幾個好處:
一、Telegram在香港雖不及Whatsapp流行,但在全世界也是知名的手機通訊程式,安全性能公認比Whatsapp好,對使用者的私隱保障更高。二、Telegram已提供了基本功能去構建「雷動」所需的資訊系統,因而建立起這系統所需時間及費用都可減到最少。三、這系統採集最少個人資料,但又可把所有參與者聯繫起來。使用者在安裝Telegram時是要提供手提電話號碼確認身份,但「雷動聲吶」卻不會取得這些資料,對雙方都有較大保障。四、由於「雷動聲吶」是建立在Telegram之上,故若有人要攻擊這系統,就先要攻擊Telegram,減低「雷動聲吶」會被人成功惡意攻擊的機會。
當然它也有一些問題。很多港人都習慣了用Whatsapp,用Telegram的人仍不多,要他們多安裝一個手機通訊程式會碰到困難。由於要用「雷動聲吶」就要先安裝Telegram,使用者要多經一重手續才能參與,尤其是年紀較大的選民,對使用手機程序有抗拒或困難。但相信當更多人明白「雷動聲吶」所能發揮的作用,這些困難應可逐步克服。
「雷動聲吶」有多個功能去配合「雷動」。首先,在5月至9月期間,「雷動聲吶」會用來收集非建制派支持者的投票意向,也就是用作民調的工具,而所得的資料會用作分析各候選名單勝算的其中一組數據。這主要是透過人傳人的網絡傳遞方式去擴散開去,但公眾也可直接登入「雷動聲吶」的網頁安裝。
具民調及發放資訊功能
有人擔心這種開放的參與方式,會被人惡意地加入發放錯誤資訊,令結果未能反映真正的選情走勢。但已有人工智能的專家為系統建立篩選機制,往後階段能把那些惡意種入的錯誤資訊清除。另一憂慮是這樣採集數據,因並非隨機抽樣,故有偏差。但「雷動」最後用來推算各候選名單勝算的數據,也包括其他收集方法,如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及街頭隨機抽樣調查來糾正偏差。當選舉期在8月正式開始,支持「雷動」的民間組織會以「雷動聲吶」的街頭版,在街頭進行隨機抽樣調查,這將提供另一組分析各候選名單勝算的數據。
「雷動聲吶」的另一功能是讓支持策略投票的選民加入「雷動計劃」。若你願意成為「策略選民」甚至「雷霆救兵」,只要參加「雷動聲吶」的民調就可以了,「雷動」能與你們結連在一起。「雷動聲吶」會以某些方法去分辨參加者是否適合擔當「策略選民」或「雷霆救兵」,然後就會把他們分組連繫起來。「雷動聲吶」會提供一個討論平台讓他們自行討論如何有效地發揮手上一票的最大效果。
在選舉的前一天,整合所有數據後,「雷動聲吶」會向「策略選民」發放私人訊息,提供最新最詳盡的資訊,分析各候選名單的勝算,由「策略選民」自行決定如何投票。這時候「雷動聲吶」是一個資訊發放系統。
到了選舉日當天,「策略選民」在投票後會匯報他們的決定,那「雷動聲吶」就變成一個資訊接收系統。在收到「策略選民」的資訊,結合已有的數據再去推算非建制派的名單中哪些仍處邊沿位置,在當天最後階段,向「雷霆救兵」發放最後一輪的私人訊息,讓「雷霆救兵」掌握最新選情,自行決定如何拯救那些邊沿名單。
「雷動聲吶」有民調、網絡平台、資訊發放及接收功能,在「雷動」發揮關鍵作用。若你對「雷動」有興趣,想知道更多也很簡單,就是安裝Telegram和參加「雷動聲吶」。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