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透視】
電子競技近年開始受到重視,更被認為在傳統體育之外,一個新興競技項目。曾有電競的全球總決賽,觀看人數比看世界盃的人多,去年全球電競市場價值更已近60億元。歐美中韓等地區已極速開拓電競市場,惟機迷不少的香港明顯未接受打機可以「維生」,香港世界冠軍鍾培生索性自組公司,簽入電競世界冠軍選手組隊參賽,為「毒男」提供一個國際平台。
記者:岑梽豪 胡仲邦
所謂電子競技,就是玩家以電腦或電視遊戲比賽,當中以射擊、即時戰略及體育類型遊戲為主,例如《CS:GO》、《英雄聯盟》及《FIFA》等。歐美最先興起,之後到中韓迅速崛起,成立不同聯賽,而韓國更視為國家產業,加以扶持。
鍾培生公司估值達3億
香港代表者則有鍾培生,他曾是新遊戲《部落衝突:皇室戰爭》世界冠軍。2013年他創辦香港電子競技,簽入《英雄聯盟》世界冠軍選手Toyz,並組隊出戰不少賽事。最近公司準備做融資,估值3億元,吸引亞洲區內投資者入股。
估值「億億聲」背後涉及一個龐大產業,鍾培生指出,去年全球電競市場價值近60億元,當中由組隊、贊助、選手交易、網上直播及比賽等,已構成一條完整產業鏈。如以NBA觀眾計算,每人每月在相關消費上,介乎230至310元,電競粉絲的消費力則有待開發,因現時只是8元左右。
大概願意推動電競發展的人,都對打機有一份愛。來自新加坡的陳民亮,大學時開始酷愛打機,畢業後有律師不做,改行開發電競滑鼠。結果所創立的電競周邊產品生產公司雷蛇(Razer),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公司估值15億美元。
不過,外界對電競只聞其名,而未見其實。普及程度決定行業未來,陳民亮認為現時已相當普及,舉例指2014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觀看人數已比世界盃為多。鍾培生則認為,數據、電競公司估值已說明,這項產業已日益蓬勃,「電競不需要獲得大眾認同」。
社會看法影響行業發展
香港真正的職業玩家少之又少,陳民亮在全球贊助逾250個職業選手,明年數量將增至500個,但香港只佔很少部份。他認為香港發展電競相對落後,「最大的問題是社會看法」。除了要改變民間看法外,陳民亮認為政府從旁推動,亦可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產業,而其他地區如在韓國,出色選手可申請免服兵役,在美國則會有獎學金。
比賽是電競不可缺少一環,雷蛇已有成立比賽平台,藉此提高選手知名度及「揀蟀」。香港電子競技也有辦比賽,但鍾培生稱單以比賽論,能做到收支平衡已很不錯,平日幾乎要「蝕住做」。然而,比賽可以帶動產業,特別在選手方面,像足球轉會般,選手交易是電競隊伍其中一項重要收入。中國《英雄聯盟》選手Uzi去年轉會時,曾傳出轉會費高達7,000萬元人民幣。
鍾培生在台灣簽入網絡紅人,又組織電競隊伍及製作電競新聞、遊戲攻略等,希望藉此強化旗下電競資訊平台,亦打算「食呢條水」。至於陳民亮則靠硬件起家,每年收入保持雙位數增長,未來則會開發更多電競周邊產品,專攻機迷市場。港府要發展一帶一路,其實一條「寬帶」,遊戲內「上中下路」,可能更加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