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出閘新搜】
上周到港的變種單車Me-Mover FIT,概念是把踏步機和單車二合一,前半像單車,後半沒座位,設有三個單輪加上腳踏,以踏步帶動。這車號稱能鍛煉全身兼不損關節,早前在網絡眾籌平台Kickstarter籌逾30萬美金(約234萬港元)開發,記者找來物理治療師及亞運單車手實試,看它是否有真實力。
物理治療師: 不損關節 適合膝傷康復者
物理治療師何淑玲(Horlick)看似弱質纖纖,但平日極愛跑步,更出國跑過馬拉松,「單車我比較少踩,因為自覺平衡力不太好。」Horlick踏上Me-Mover FIT未出發先大叫,怕平衡不了,幸沒跌下來,不過她覺得要用力起動很困難,「它比我想像中更要花力量踩,比單車消耗多。」不過短短幾步後Horlick基本已熟習,踩得頗順暢,越踩越快。
試車完畢,她滿頭大汗說:「因為有三個轆,平衡比單車易,但又因站着玩,重心較高,要花多點腰力來平衡。」她發現新車能同時鍛煉四頭肌、腓腸肌、臀大肌、腹直肌、背闊肌、胸大肌、二頭肌等全身多組肌肉,比一般單車主要只鍛煉四頭肌和臗屈肌更全面。「加上腳踏阻力較單車大,消耗當然比單車多。」她認同Me-Mover FIT不損關節,甚至特別適合膝傷者使用,如韌帶撕裂後的復康人士,「它需求的膝蓋關節活動角度大概是10至90度,正是不會傷害膝蓋的角度,加上腳底一直貼着腳踏,對關節的撞擊壓力比跑步少。」雖然她頗欣賞新車設計,但同時批評說:「這車重達23公斤,不說女生,男生要搬動也有難度,比較難帶它出街四處玩。」
前亞運單車手: 轉向靈活 上斜加速有難度
鍛煉和復康的能力受肯定,那玩樂性又如何?1998年亞運落山單車銅牌得主Brian Cook玩慣單車,Me-Mover FIT這三輪車對他當然沒有難度,但想不到是連他也覺得起步比較吃力,「頭幾步要很用力,我建議腳要盡量拉高,踏下去便比較易發力。」他又特別嘗試加快腳步加速,「車輪較小,向前流動的慣性較弱,普通單車即使你停腳,仍保留很多動力繼續向前流,但這車幾乎是一停踏便會停下來,速度上始終有差距。」據官方資料顯示,新車平均時速是15至20km,最快時速可達30km,但相信雙腳會非常累。
來到上暗斜位,Brian說在衝力下難度不算高,但比平路要更花力氣,他說:「因它不設轉檔,相信未必能應付斜度更大的斜坡。」雖然加速和上斜力一般,Brian卻大讚其靈活性,「除前叉轉向外,車身能擺動幫忙轉彎,靈活性甚至比單車高。」他指在落斜時雙腳要左右擺動,感覺有如滑雪,非常有趣,又欣賞新車的配件夠專業,「如腳踏上的沙紙能增加磨擦力、前後轆碟煞反應快、手把亦是專業單車的牛角設計,在不同情況下可有不同握法。」美中不足是這車的避震力不足,過凹凸位時要特別小心。
Me-Mover FIT
23kg
110×125×46cm
平均時速15-20km
$15,680起
記者:韓繼聰
攝影: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