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罕有地同一時間出訪,一個到法國,一個到美國。但梁振英返港未帶回好消息,反而敦促立法會盡快通過10億元的「一帶一路」獎學基金,林鄭月娥在紐約的行程更被當地華人、記者批評為擺官威。港府高官外訪頻密的成效、必要性一直備受質疑,如果不能對外推銷香港、為香港帶來利益,又何必浪費公帑將個人社交扮外交?
為避尷尬維護個人形象
有居美華人投書本報,批評林鄭月娥在紐約的活動不對媒體開放,連在亞洲協會發表演講也拒絕媒體到場,舉行新聞發佈會又選擇在對記者着裝、採訪要求極苛刻的殖民地俱樂部(Colony Club),「此舉實乃往『民主、自由、開放』的香港特區政府形象上潑墨,是在開民主的倒車」。
也有當地資深記者質疑,香港駐紐約經貿辦事處的採訪安排,顯示駐美官員「一朝不如一朝」,令人感嘆:「一個世界一流的城市,由二流的官員來管,讓三流的官員當駐外代表,香港的前途能好嗎?」
的確,香港本是一流城市,可惜如今只有二流官員、三流外交。由於香港的外交事務由中國中央政府負責,港府高官出訪的所謂外交,主要是尋求經貿合作、推銷香港。因此,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去年外訪開支在司局長中最多,或有合理一面,但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年外訪十五次,就引發輿論質疑其必要性和成效。
林鄭今次在紐約的行程,包括公開演講,竟然拒絕媒體採訪,實在匪夷所思。其行為名義上是保持低調,實際上予人感覺是擺官威,拒記者於門外。這未免令人聯想起中國外長王毅早前在加拿大怒斥記者。加拿大記者當時只是向加拿大外長狄安提問,質疑加拿大為甚麼要與人權問題多多的中國保持更緊密關係。結果,王毅黑頭黑面鬧記者偏見、傲慢,還質問記者是否知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事件引發全球媒體關注,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已正式向中國表達不滿。也有日本媒體報道,王毅多次在外交活動中表現無禮野蠻、八方樹敵,或將下台。
林鄭是不是擔心記者問中國、香港人權問題或其他敏感問題?曾自詡「官到無求膽自大」的林鄭,居然也會怯場?或許她於官場已有所求,難怪上月訪問四川時竟會向傳媒騷她與習近平握手的舊照。林鄭在紐約避開記者或許是為了避免出現王毅式的尷尬,以免影響她留給中國領導人的形象。
高官外訪成果欠缺監察
從政府新聞處公佈的資料看,林鄭的紐約之行也頗多個人社交性質的活動,包括與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進行早餐會面,「感謝她向有需要港人提供領事協助」,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會面,「感謝他就聯合國事務給予香港的支持」。而梁振英2013年6月訪問紐約時,曾與中國總領事共晉午餐,並未拜會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不是說,港府高官外訪時不應拜會中國駐外使節,但是,如果刻意強調這類拜會、感謝,反而疏遠記者、隔絕媒體,實在是本末倒置。一如梁振英在法國推銷一帶一路,與他要求設立一帶一路獎學基金一樣,是慷港人之慨,行政治擦鞋之實。
香港在沒有外交自主權的背景下,高官外訪基本上不會涉及需要高度保密的政治、經濟、軍事談判問題,涉及的多是經貿合作或文教、司法合作事宜,這種三流外交如果還不能開放、透明,無疑是對香港形象的破壞。而且,現時港府官員外訪,雖會公佈日期、開支,但是行程安排、外訪成果,都欠缺向立法會、向公眾交代的機制,得不到有效監察,梁特、林鄭外訪時自然特事特辦,豈會在意傳媒感受?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