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遲早追上香港?蘋民咁回應......

深圳地鐵遲早追上香港?
蘋民咁回應......

《蘋果》昨日轉發內地網帖「深圳地鐵為何不如香港」,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日之內引來近三十萬讀者關注,逾百點評。翻查原發的深圳論壇,跟帖議論者亦如過江之鯽,十分熱鬧。可見中港關係話題尤受關注。有《蘋果》讀者閱後有感,撰文回應該網帖,以下為其全文內容:

這場因深港地鐵比較引起的爭論,拋開一些偏激觀點不論,內地網民大致可歸為兩大類:一類是借題發揮,痛訴深圳地鐵種種「非人性」的不是,例如有深圳網民指,大劇院地鐵站二號線「晚高峰時,保安每天放個高音喇叭在電梯口,不停重復着『道路擁擠,請往裏走,道路擁擠,請往裏走,道路擁擠,請往裏走』之類,簡直讓人崩潰。」

也有當地網民用同城但由港鐵經營的深圳地鐵四號線做比較,稱夏天其他線車廂悶熱「真的很厲害,總感覺有沒有開空調的樣子......可你一換成4號線,那個清爽呼吸,完全兩個世界!」其實簡單一句講晒,就是港鐵經營的4號線,捨得落本錢(電費),更符合人性。

另一類為「理性愛國」網民,他們承認香港地鐵確實比深圳地鐵優勝的同時,處處為深圳地鐵水平滯後開脫,其中以「SZANDY」觀點最有代表性:「畢竟香港被侵略、霸佔(此用詞筆者實不願恭維)並建設一百年了,而深圳才建設剛三十年,很多地方都比不上香港,別心急,深圳地鐵口周邊設施會普及,到時一定比香港好!!!」 

至於有內地網民以香港地鐵沒有洗手間,質疑港地鐵同樣「不夠人性化」,並為內地客所帶小童在港地鐵大小便開脫,那完全是一種誤解和狡辯。港鐵現有幾條線路大部份由頭到尾不超過一小時車程,符合人性可接受的程度;而且港地鐵也並非全無厠所,近百個全日運作的車站,有四十個設有公共洗手間。另外隨着地鐵里程加長,港鐵也在不斷增設站內厠所。

其實筆者想說的是,深圳地鐵(當然也包括內地各城市地鐵)之所以學不到香港地鐵的人性化精髓,不在於錢不夠,也不在於捨不得花錢,而在於社會和管理制度,因為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是口號,獨裁政權很少能從人性角度去考慮問題,更缺少監督。試想,深圳的高鐵建設能接受如香港這樣從立法會到普羅市民的公開監督嗎?能忍受菜園村民這樣的抗爭嗎?深圳地鐵會因為上落班高峰期出現故障而調動巴士等其他交通工具,接載轉送受影響的乘客嗎? 

對於那些抱着「時間可以讓深圳追上香港」觀點者,筆者想提醒,不要忘了,天朝首都北京的第一條地鐵線落成的時間比香港更早,香港地鐵港島線一九八五年才通車,但北京首條地鐵一九六九年就已落成營運。但現在恐怕沒人會說,北京地鐵比香港地鐵更好吧!

筆者由此還想起二零零六年時任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到訪深圳,由時任市委書記李鴻忠陪同,試坐落成不久的地鐵,其時筆者恰因公幹到深圳,欲搭地鐵而不能,為何?全線封鎖迎貴賓!市民(當然不包括筆者)有怨無處訴,這種只為權貴所需,完全漠視民眾權益的做法,在香港恐是難以想象的。

筆者還到過北韓,坐過平壤用來對外顯示的地鐵(只能坐區區兩個站),舒適與否不論,那種被隔離、被擺設的感覺,已無法用「乘搭大眾交通工具」來形容。

所以,中港地鐵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差距,其實不在於設計理念,不在於施工水平,更不在於設施先進與否,而在於制度。民主政體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要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所以會更加符合人性化,許是符合邏輯的。

其實,深圳論壇上網民「求其講吓」的一段回應,道出了深港兩地地鐵差異所在,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該網民用同音字代替一些敏感詞:「康(香)港無高高在上檔位輸記(黨委書記),(地鐵)是公私合營,受蛇(社)會監察,市民有代表自己的代理人監督,可口誅筆伐,雖不能百分百達到目的,其(基)本監察是有效的,你們無此權利!」

讀者:阿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