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香港的三座大山?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香港的三座大山? - 利世民

上星期,林鄭會見建制派議員時,說香港有三座大山,分別是港鐵(066)、領展(823)和強積金,更言之鑿鑿,指港府會研究作出行動。不少在商界多年的老江湖,不禁慨嘆,今時今日的政府、官員都搖身一變成為政客,甚至比民選的議員,去得更盡。
「香港的政制設計,好聽就是行政主導,可是在現實當中,政治矛盾始終存在。沒有了議會政治去充當緩衝區,結果就是由行政機關承擔所有政治壓力。不過,做官的又擺脫不了官僚的習性,責任永不上身。結果一個有權無責的問責制,令市民的怨氣更加大。」我說。「不過,我不明白,為何是港鐵、領展和強積金?」商界的朋友問。
曾幾何時,港鐵和領展都在政府版圖之內,但當年政府財赤,不情願地將之私有化。回想當年,若非私有化,難道政府可以在經濟不景氣之下增加稅收收入嗎?港鐵和領展,從此背負了私有化的原罪。但真正的元凶,其實是那個大到不能減的政府體制。記得梁錦松推的「資源增值計劃」嗎?當年,他只是要公務員分三年減百分之三的不必要開支,已經「嘈到拆天」。
當然,歷史是會被群眾淡忘的。今天的政府,已經忘記了,其實香港是有可能財赤的;總之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官員都不當是問題。至於強積金,其實也是責任的問題。廿年前,香港人相信,退休是自己的,所以自己的錢自己儲;當年政府宣傳,就是說「總有人不負責,所以要政府迫」。廿年下來,民情變了,現在退休已經是別人的責任,越來越多人相信,自己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
我不知道,林鄭會怎樣移動她口中那三座山。不過,我可以肯定,政府的財政負擔會越來越重,在一片吵鬧聲中,龐大財政盈餘這條高度自治的最強防線,也會自然崩潰。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