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南北韓家傳口味 清淡炸醬麵

【飲食籽】南北韓家傳口味 清淡炸醬麵

【飲食籽:邊走邊吃】
走入大圍村這條小村,竟發現一間家庭式韓國餐廳。餐廳由一對韓國夫婦主理,戴着粗框眼鏡的是老闆孫奎榮,紮着馬尾的就是老闆娘金賢美。店內小至魚糕的湯底、炸醬麵的醬汁,甚至是泡菜,都是孫奎榮跟着母親和岳母的食譜而調製。與其他韓國食店不一樣,這裏的炸醬麵較清淡,不會過份甜膩。親手醃製的泡菜不像超市貨色般酸,反是辣味比較重。細問下才知道老闆的母親和岳母都是北韓人,因此食譜是混合南、北韓風格而設計,味道與我們平時吃的韓國美食不一樣。

「我先生在學生時代,就在中文大學語言中心學國語,自此以後就愛上香港這地方。」金賢美用流利的英語笑說,他們兩人雖然移居香港十多年,卻不曾學到一句流利的廣東話,反倒更擅長說英語和國語。孫奎榮說香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會說廣東話也能生存,因此餐廳開業九個月,生意還滿不錯。

炸醬麵 $45 

炸醬是自家製的,裏面還有馬鈴薯粒,味道清淡卻不會太甜。

紫菜包飯 $30 

餡料有蔬菜絲和香腸,材料普通卻十分地道。

韓國魚糕 $10 

湯底散發魚香,魚糕浸在湯裏會令人吃上癮。

孫奎榮(右)和金賢美。

大圍韓國美食
大圍村第一街1F地舖

石屋即磨豆漿 搭腸粉廿蚊有找

從大圍村第一街走到第七街,不過兩三分鐘路程,又看見一間石屋小食店。大熱天,石屋沒有冷氣,只有兩三部鐵風扇在吹,然而仍然有不少街坊光顧。「腸粉、燒賣,只要豉油,拎走。」天氣翳焗,部份客人都不願意久留,柯打的時候亦簡而清。「哥仔,要杯豆漿嗎?」「阿妹,今天的蘿蔔糕很好吃,要一份嗎?」然而店員羅鳳笑仍然賣力地推銷其他小食。
看着店員純熟地在腸粉加入不同醬料,總覺得是一門藝術。店內的豆漿由店員每天清晨磨製,雖有加糖,卻不太甜,而且有淡淡的黃豆香。一碟8條腸粉,再搭一杯自製豆漿也不用$20,代價就是你得忍受汗流浹背的感覺,但看着廚房內滿面通紅的羅鳳笑,這代價也不算甚麼。

腸粉 $11(8條) 

腸粉皮雖然不算薄,但依舊滑溜,建議搭配豆漿一起吃。

豬皮蘿蔔 $14 

蘿蔔清甜,豬皮爽滑,識食梗係串起豬皮和蘿蔔一起吃。

坤記腸粉
大圍積富街石屋(近積德里)

小店名物 火龍壽司

平日到大圍閒逛或覓食,很少會走到火車站旁邊的海福花園。沒想到這商場的小巷卻有一兩間特色小店。沿着小巷一直走至尾端,就會看到千の味。這間壽司專門店開業三年,在區內薄有名氣,「我們有時候還要忙着送外賣到馬鞍山。」老闆羅永基說。
火龍卷是這裏最受歡迎的壽司,每份用上兩隻大大的天婦羅蝦,再撒上海苔粉跟蟹籽。「算算年頭,我入行也快十年了。」羅永基說起自己開店前也是當日本菜廚師,後來看到海福花園的租金便宜,就決定和合夥人在這裏開店。為了突圍而出,他們還設計了壽司蛋糕,用上不同新鮮的刺身鋪在壽司飯上,再在頂部砌了一朵「刺身花」,滿有心思。

火龍卷 $55(8件) 

味道鮮甜香口,壽司飯黏度剛好,即使不點豉油和芥末也很好吃。

壽司蛋糕 $198(1-2人用) 

刺身新鮮,不過略嫌飯多了點。

千の味刺身壽司專門店
大圍積運街海福花園商場地下31-C1地舖

自家製麵包 悠閒咖啡店

同在海福花園商場,還有一間很有格調的咖啡麵包店。灰色的牆身和木門與這小型商場顯得格格不入。店的另一邊少有的選用落地玻璃,驟眼會以為自己去了中環的咖啡室。
「我每天九點多就回來焗麵包,一焗就是兩、三個小時。」年輕的老闆娘陳嘉茵微笑說。麵包弄好後就會整齊的放在櫥窗,客人點單的時候,他們會再翻熱,好讓麵包吃起來軟綿綿的。看着寫上不同咖啡名的黑板,陳嘉茵推薦Utopia(烏托邦)。這杯咖啡雖然細細杯,卻用上抹茶、濃縮咖啡、奶泡和朱古力醬製成,「外面很少咖啡店能喝到抹茶混咖啡,所以我就決定自己做一杯。」她說。陽光穿過玻璃打在店裏的每個角落,我喝了一口咖啡,又打開筆記本繼續書寫。

紫薯包 $33 

濃濃的紫薯香混和牛油香,新鮮美味。

Utopia $48 

一口就喝到幼滑的奶泡,抹茶混和咖啡香,但略嫌不夠喉。

Dear coffee and friend
大圍積運街2-8號海福花園地下22號舖

記者:黃映嫚
攝影: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