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公勸港青做郵差都可以買屋不如三餐食粥

孫公勸港青做郵差都可以買屋
不如三餐食粥

近年多了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有人將原因歸咎於社會欠缺上流機會、批評青年只懂埋怨。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撰文分析年輕人對社會不滿,或多或少是因為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公平,「好似小朋友一樣,見到別人可以去做或可以擁有,但自己不能做或不能擁有時,就會覺得不公平,就會不開心。」

他以《年輕人感社會不公》為題在《am730》專欄撰文,指本港擁有大專學歷的青年比例增加,但相對的職位卻沒有增長,普遍工資與晉升機會相對減少,又要面對償還學費的壓力,加上年長者延遲退休年齡愈來愈多,導致青年覺得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

孫明揚強調「行行出狀元」,指美國、加拿大的大學生亦未必人人做白領,更以自己居於加拿大的親戚做例子,指對方雖然有工程系學歷,但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結果去做郵差,「一派便十多二十年,收入一樣可以,亦可自置獨立屋居住,最近即將退休,有不錯的退休金安享晚年。」不過他亦隨即「戴頭盔」,承認要做到這情況需要較好的福利政策支持,「要提高福利,就要徵收重稅,但香港先天沒有天然資源,是外向型經濟體系,低稅制是賴以吸引外資的重要元素,要大家考慮如何取捨。」

根據本港郵政署資料,去年郵差入職月薪為12,745元,頂薪則有22,165元,只要完成中四、有能力搬動標準重量的郵袋及背負標準重量的派遞郵袋,且於分揀郵件時能做到手眼協調,即符合入職條件。但即使順利入職並以頂薪水平計算,若要在本港購置一個400萬元私樓單位,要儲夠3成首期,即約120萬元,縱使不吃不喝亦要約5年時間,如要一次過付款,更要約15年才能完成置業夢。